少时,故乡是一轮皎洁的明月,而此时,家乡便是那杯斟满的烈酒,让人心潮澎湃。——题记
“饭后小酌一口酒,能够活到九十九”,这句话是家乡家喻户晓的“金句”,作为甘南的儿女,最熟悉不过的便是青稞酒和酥油茶,二者一个浓烈,一个绵甜,各有千秋,但我依旧倾心于那一杯青稞酒,它让我即便与故乡相隔万里,依然能感受到那来自草原的豪迈与激情,那属于家乡的味道。
青稞酒,是我的家乡甘南最常见的一种酒。它使用的材料在当地随处可见,制作方式也极为简单,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子、迎送亲友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说了这么多,青稞酒究竟要如何制作呢?
顾名思义,它的名字就已经给出了答案。青稞酒只用青稞就可酿制而成,别看它的材料简单,但工序却不简单呢,一杯香甜、浓烈的青稞酒要经过四道工序。首先需要将丰满、果肉充盈的青稞“打出皮”,相当于“去皮”,之后用甘甜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再将其放在平底锅中加水烧煮,晾晒水汽,将发酵曲饼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锅中搅动,最后便要将处理过的青稞放入陶罐中发酵,发酵时间越长,酒香越浓烈。另外,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这样能确保酿出的酒口感更为鲜美,酒香更加浓郁。这浓郁的酒香总会勾起我的想象,家里发酵的陶罐不让早些打开,可小时候的我总耐不住性子,觉得里面的小青稞一定在发芽吧!迫不及待地打开,总少不了被母亲一顿说教,可是我总算是如愿了。打开陶罐,清甜的酒香扑鼻而来,悠悠地传向远方,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为何“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便在辽阔的草原上,青稞酒的香味也久久不散。(第一段提到家乡的两种饮品,引出写作主题“青稞酒”,行文过程中点出我的家乡在哪里,通过介绍青稞酒的制作过程与“我”对此过程的回忆,展现青稞酒与家乡人民之间的联系)
青稞酒有浓郁的酒香,但它绝不只是花架子。古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佳句,杜康的酒只可解忧,而我们的青稞酒不仅可以解忧,还可以养生。每天早上若是喝一小口上好的青稞酒,对身体也是有益的呢!但是不可多喝哦,过多不益,反倒成害。说起喝青稞酒养生,我的爷爷每天早上都要先来上一口,一天都会觉得美滋滋的。少时我嘴馋,便少不了对爷爷的青稞酒动歪心思。于是,在一个很平静的清晨,我下手了,“哈……好烈呀!辣……”原来青稞酒是辣的呀!爷爷看到我的样子取笑我:“小小的丫头,喝酒干什么!”我总是瘪瘪嘴,不说话,却感觉心里越来越暖。如今的我,仍旧忘不了当时那种热乎乎的感觉,那是属于家乡的味道。(点出青稞酒饮用效果的同时,写“我”偷喝青稞酒后与爷爷的互动,生动形象,引发读者共鸣)
青稞酒是家乡的代名词,也寄托着对亲朋好友最诚挚的祝愿。它不像茅台那样名贵,却是家乡的人民用心血酿造的;它不像五粮液般受人追捧,却蕴含着每一位甘南游子的乡愁;它不像二锅头一样家喻户晓,却能让甘南儿女感受到家的味道。青稞酒的浓烈,唤起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也激起人们对儿时的怀念。(本段开头点出青稞酒的寓意,然后通过排比的手法,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其对家乡人民的意义)
青稞酒是离别,是思念。每当离别之际,甘南人用青稞酒为游子送行,酒里蕴含着对即将远去的游子说不尽的感情。祝福不多,全在酒中,故乡永远是心底最温馨的港湾,如果你身在他乡,应该留一杯家乡的酒在身边。真正的离别,没有“长亭外,古道边”,也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是在如往常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了昨天,是饭桌上的一杯青稞酒,是妈妈耳边的嘱咐,是爷爷的祝福。
青稞酒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将我的思念带向远方;青稞酒是一只小小的纸船,载着远行的我回到家乡;青稞酒更是一盏明亮的灯火,指引迷茫的游子回到家乡。青稞酒寄托着每一位来自甘南游子的乡愁,它是如此浓烈,诉说着家乡对游子的浓浓爱意。(对余光中先生《乡愁》的仿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与对家乡的热爱)
点评:作文紧扣“家乡的青稞酒”这一主题,我们能通过作者的描写体会到其中情感的层层递进。作文前部分基调还是活泼欢快的,后部分则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青稞酒对游子的意义,游子通过青稞酒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大量运用拟人化手法,将青稞酒变成有生命的物品,更加生动感人。除此之外,排比在文段后半部分运用,也有强调作用,使文章情感如青稞酒般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