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的材料作文
更新时间:2025/4/17 22:19:00   移动版

  跑道上的光

  八月的操场像个巨大的蒸笼,塑胶跑道被晒得发软。我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喘着粗气,汗水顺着下巴滴落在跑道上,在滚烫的地面腾起一缕白烟。这是我加入校田径队的第三周,三千米长跑训练依然让我痛苦不堪。

  “最后一圈!加速冲刺!” 教练的哨声刺破热浪。我机械地摆动双臂,酸痛的双腿仿佛灌了铅,喉咙干得发疼,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烧感。眼前的跑道开始模糊,想要放弃的念头如潮水般涌来。

  “加油!超过前面的同学!” 队友小凯从我身边掠过,他的鼓励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想起第一天入队时,看着学长学姐们在赛场上飞驰的身影,自己暗暗立下的誓言。我咬紧牙关,调动最后一丝力气,奋力迈开脚步。

  日子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流逝。清晨五点的操场,有我迎着朝阳奔跑的身影;深夜的体育馆,回响着我加练时沉重的脚步声。终于到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那天,当我冲过三千米终点线,听到广播里宣布破纪录的声音时,眼眶瞬间湿润了。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子,都化作了此刻胸前沉甸甸的奖牌,闪耀着成功的光芒。

  墨香里的蜕变

  宣纸上的 “永” 字歪歪扭扭,最后一笔的捺画像条扭曲的蚯蚓。我攥着毛笔的手微微发抖,看着书法老师示范时行云流水的笔法,再看看自己写的字,满心都是挫败感。这是我学习书法的第三个月,却依然写不出一个像样的字。

  “书法是慢功夫,要耐得住性子。” 老师把我的毛笔扶正,“起笔要稳,行笔要缓,收笔要果断。”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蘸墨,在纸上写下第一笔。笔尖与宣纸接触的触感渐渐熟悉,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倾注着专注与坚持。

  寒冬的夜晚,别人在温暖的被窝里追剧,我在书桌前练习基本笔画;暑假的午后,小伙伴们在泳池嬉戏,我在书法室里反复临摹字帖。手指被毛笔磨出了茧子,宣纸堆成了小山,终于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笔下的字开始有了筋骨,有了神韵。

  在区青少年书法比赛的颁奖台上,我捧着一等奖的证书,看着展厅里自己的作品《宁静致远》,墨香氤氲中,那些伏案苦练的日夜仿佛就在眼前。我终于明白,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无数个坚持的瞬间,汇聚成的璀璨光芒。

  这两篇作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坚持与成功的关系。若你觉得故事内容、叙事风格需要调整,或是想增添特定情节,随时和我交流。

  篇一:《铁杵成针的启示》

  李白少时,见一老妪以铁杵磨针,顿悟"功夫不负有心人"之理。这则流传千年的典故,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成功从不会轻易降临,唯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方能将平凡淬炼成非凡。

  坚持是化平凡为神奇的炼金术。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巴尔扎克像》时,先后制作了五十多尊石膏模型,耗时七年之久。当别人质疑他为何要为一个衣袍褶皱反复修改时,他说:"细节处藏着魔鬼。"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让那件宽袍大袖的雕塑成为了表现作家气质的永恒经典。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终成《本草纲目》。那些被翻烂的书页、磨秃的毛笔、走破的草鞋,最终化作了一部照亮人类医学史的巨著。坚持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将普通的事物推向极致的执着。

  坚持更是突破极限的精神燃料。爱迪生试验灯丝材料时失败了上千次,却道:"我并非失败,只是找到了一千种不行的方法。"这种坚持不是固执,而是对科学真理的虔诚追寻。我国航天事业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探月",正是一代代科研人员在荒漠中坚守,在失败中积累,才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就像沙漠中的胡杨林,在地下数十米处延伸根系,只为汲取那一丝珍贵的水分。坚持的本质,是在看不到希望时依然前行的勇气。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坚持显得尤为珍贵。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依然绚丽,正是因为历代画工们一笔一划的精心描绘。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终成书圣;贝多芬在耳聋后仍创作出《第九交响曲》。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坚持开出的花朵。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那些改变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无不是坚持结出的硕果。铁杵磨针的故事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打动我们,正是因为它揭示了成功的普遍法则——在这个世界上,最快的捷径往往就是脚踏实地地坚持走下去。

  篇二:《滴水穿石的坚持》

  黄山之巅有块奇石,石上凹陷处盛着清澈的泉水。导游说这是"滴水穿石"的实证——看似柔弱的水滴,经年累月竟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了容器。这自然界的奇迹,恰是坚持力量的最好诠释:微小的力量若能持之以恒,终能创造惊人的改变。

  坚持首先是对时间的驯服。王献之练字用完十八缸水,终得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达·芬奇画蛋三年,奠定了文艺复兴的艺术高峰。法国作家福楼拜教导莫泊桑写作时,要求他反复观察同一辆马车直到能写出其独特之处。这些故事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到极致。就像钟表的齿轮,每个齿牙的转动微不足道,但千万次的咬合便能量度光阴。坚持让平凡的时间有了积累的意义,让流逝的岁月转化为成长的印记。

  坚持更是对困境的优雅反抗。霍金在轮椅上进行宇宙探索,用唯一能动的三根手指撬动物理学的边界;海伦·凯勒在黑暗寂静的世界里学会三种语言,成为励志传奇。我校有位失去双臂的学长,用脚趾夹笔练习书法,如今他的作品被收入残疾人艺术展。这些动人的故事里,坚持不是悲情的抗争,而是生命对命运的诗意回应。就像石缝中的野草,不抱怨土地的贫瘠,只是专注地向上生长,终能触摸阳光。

  当代社会充斥着"速成"的诱惑,但真正的成长从来急不得。钱钟书先生"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坚持,造就了他学贯中西的渊博;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稻田,换来了杂交水稻的丰收。这些成就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宣言,只需要日复一日的坚守。正如古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值得拥有的成就都需要时间的发酵。

  站在黄山那处"滴水穿石"的景观前,我忽然明白:人生最大的奇迹不在于天赋异禀,而在于将简单的事情坚持到底。每一滴水的落下似乎毫无意义,但正是这无数个"无意义"的瞬间,最终创造了改变物质形态的奇迹。成功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坚持者的生命。

  坚持才能成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是成功的基石,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只有坚持,才能叩开成功的大门。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小时候十分贪玩,不爱学习。一日,他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河边磨铁杵,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此,李白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了我国伟大的诗人。如果李白没有坚持努力学习,我国古代或许就少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也无法领略到他精美绝伦的诗篇1。

  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经过了八千多次的实验才为大家造出了光明。他不屈不挠地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才找到了电灯的材料——钨。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我们的世界才被点亮。

  在生活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春天时,邻居家的叔叔送给我一些草莓幼苗,我把它们栽在了家门口的空地上。起初,我每天都去浇水,但后来渐渐觉得麻烦,想放弃。可当我看到那些正在长大的幼苗,想起老师教导我们做事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便又坚持了下来。几个月后,草莓长出了果实,可总有一两个会被一只花猫偷吃。于是,我给草莓旁边加了一层护栏。过了几天,草莓地里果实累累。采摘时,我累得不想动了,但看到妈妈还在坚持,我也鼓足力气和妈妈一起摘完了剩下的草莓。吃着自己种的草莓,我觉得格外香甜,也明白了坚持带来的不仅是美味的果实,更是收获的喜悦。

  “有志者事竟成。”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让我们在坚持中前行,用坚持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