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里的团圆诗行
巷口的桂花香突然浓了三分,街边糕点铺的霓虹灯开始流转起金黄的光晕,我便知道,中秋要来了。这轮悬在华夏文明长河里的明月,总在农历八月十五准时赴约,把人间染成琥珀色的温柔。
记忆里的中秋总从揉面团开始。外婆戴着老花镜,把雪白的糯米粉和成云朵般的面团,我踮着脚趴在案板边,眼巴巴看着她把红豆沙搓成圆润的小球。“小心烫!” 外婆的嗔怪声里,我已经捏起一块面团,学着把豆沙馅包进去。尽管包出的月饼歪歪扭扭,外婆却总笑着说这是 “最有创意的点心”。蒸笼升起的白雾里,飘着桂花蜜的甜香,也飘着祖孙俩此起彼伏的笑声。
暮色四合时,院中的石桌上已摆满了贡品。月饼摞成小小的金字塔,苹果泛着红彤彤的光泽,最显眼的是青花瓷盘里的柚子,剥去厚厚的果皮,露出晶莹的果肉,像一盏盏淡黄的小灯笼。大人们忙着摆桌椅,孩子们举着兔子灯在院子里追逐,灯笼上的流苏扫过地面,扬起细碎的月光。不知谁家飘来《彩云追月》的旋律,二胡声婉转悠扬,和着此起彼伏的虫鸣,编织成中秋特有的乐章。
当月亮终于从云层里探出脸,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它吸引。今夜的月格外皎洁,像被反复打磨过的玉盘,洒下的银辉给万物披上一层朦胧的纱。长辈们围坐在一起,说着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的传说,讲到动情处,还会吟诵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诗句。孩子们托着腮帮子,听得入神,眼睛里映着月光,仿佛藏着整个星河。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中秋的月亮不仅照亮了夜空,更照亮了人们心中对团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中秋团圆。去年中秋,身为医生的妈妈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那个夜晚,我们通过视频连线 “云赏月”。屏幕里,妈妈穿着防护服,脸上满是压痕,但笑容依然温暖。她说:“虽然不能回家,但看到患者康复,就是最好的中秋礼物。”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团圆的意义不仅是家人相聚,更是守护更多人的幸福。就像月亮,把清辉洒向大地,照亮每一个角落。
如今,外婆的白发又添了许多,我也不再是那个捏不好月饼的小女孩。但每到中秋,我们依然会围坐在院子里,看月亮一点点爬上树梢,让月光漫过肩头。月饼的口味越来越丰富,赏月的方式也不断变化,但那份对团圆的期盼,对亲情的珍视,始终如初。这轮明月,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文化传承,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
《月光饼》
中秋前夜,奶奶的八仙桌成了微型作坊。糯米粉堆成富士山,中间被挖出个火山口,井水一冲,白雾腾起时她总说:"要留个气孔,不然月亮会闷。"我偷捏的面团兔子,总在蒸笼里塌成胖蘑菇,惹得她点着我鼻子笑:"你这手艺,嫦娥看了要退货。"
阳台上,父亲正给自制灯笼调试机关。去年他做的走马灯卡住不动,今年改成会转的月球模型,铁丝弯的环形山投在墙上,像幅动态水墨。我负责涂色,银粉沾了满脸,眨眼时簌簌往下掉,母亲笑我是"掉渣的月饼"。
最热闹的是拜月。奶奶摆出祖传的锡盘,五仁月饼旁供着毛豆和芋艿。"这是给玉兔磨牙的,"她捻开豆荚的样子,像在拆一封来自月宫的信。我趁机把面团兔子塞进供品堆,它歪扭的耳朵在烛光里竟有几分神气。
赏月时突发奇想,全家摸黑去天台。父亲扛着望远镜,母亲拎着保温壶,奶奶的绣花鞋踩到水坑,溅起的银珠沾在旗袍下摆。当月亮突然从云层后现身,我们同时"啊"了一声——那分明是奶奶掰开的流心蛋黄,金灿灿的馅儿正缓缓流淌。
归家发现供桌上的面团兔不见了。窗台上留着几个小巧的脚印,沾着银粉和桂花香。奶奶眨眨眼:"准是嫦娥派玉兔来取快递了。"此刻冰箱里冻着没吃完的月饼,而我的校服口袋中,静静躺着半片被咬过的兔耳朵。
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夜的温馨团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总是承载着团圆的期盼。今年的中秋,我早早便满心期待。夜幕降临,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许久才轻轻掀起,露出那发光的脸蛋。
我和家人回到奶奶家过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五仁、莲蓉、叉烧等各种口味的月饼,我最爱的双黄月饼散发着诱人的香甜。弟弟看着明月,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他定是想起了《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爸爸绘声绘色地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叫后羿的人,他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后来嫦娥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就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这个夜晚,我不仅品尝到了月饼的酥脆美味,更感受到了合家团圆的温暖,真是难忘。
雨中的团圆之乐
也有一年中秋,我和妹妹早早起床,安静地读了会儿书。爸爸妈妈在厨房忙碌着,不一会儿,门铃响了,原来是姑姑一家来了,熙熙姐姐也到了。平时大家都忙,只有过节时才能难得聚聚。
下午两点,家里人都到齐了,一大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香喷喷的团圆饭,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到了晚上,本想着吃月饼、赏月,可外面却下起了倾盆大雨,看不到月亮。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过节的心情,因为我明白了,中秋最重要的不是月亮,而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
清晖园的中秋之旅
还有一次中秋,我迎来了小长假,和家人一起去游览广东四大名园之一——顺德清晖园。一路上,天气时而晴时而雨,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前往的决心。
当清晖园那古老朴素的牌匾出现在眼前,我们跨进大门,园子左右两边亭台楼阁,青砖瓦黛。园子里的大树郁郁葱葱,远看像巨人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园林,近看像大伞为游客遮风挡雨。园林亭阁边的小池清澈见底,五颜六色的锦鲤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它们时而一条紧跟一条,时而一群簇拥在一起,十分可爱。
沿着连廊走道,我欣赏着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相互融合的美景。爸爸还讲述了清晖园原主人可追溯至明朝万历丁末年间,是状元黄士俊的府邸,后被乾隆年间进士龙应时购得,让我对这次游园印象更加深刻。在这个中秋,与家人一起游玩清晖园,团团圆圆,真的很难忘。
中秋,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节日,那些难忘的经历,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的记忆,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