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气污染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5/5/19 19:52:00   移动版

  穹顶之下

  推开窗,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澄澈的蓝天与悠悠白云,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雾气,城市仿佛被一层浑浊的纱幕笼罩,这便是大气污染给我们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当曾经清新的空气变得刺鼻,当呼吸不再是自然的馈赠而是潜在的威胁,我们不得不直面这场关乎生存与未来的环境危机。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 “元凶”。工厂烟囱中喷涌而出的滚滚浓烟,裹挟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汽车尾气如同黑色的 “毒龙”,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与重金属。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更是如同无形的 “杀手”,悄无声息地弥漫在空气中。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燃煤产生的细颗粒物排放量高达数百万吨,这些微小的颗粒能够深入人体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致癌。同时,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焚烧、建筑施工的扬尘,也在不断加剧大气污染的程度,这些看似零散的污染源,汇聚成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 “灰色穹顶”。

  大气污染的危害如同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人类健康而言,它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PM2.5 等细微颗粒物会穿透呼吸道的防线,沉积在肺部,长期暴露其中,会引发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700 万人因空气污染过早死亡。而在生态环境层面,酸雨如同 “空中死神”,腐蚀着土壤、水体和建筑,使森林枯萎、湖泊酸化;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北极熊失去家园,岛国面临被海水吞噬的危机,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无情打破。

  面对这场严峻的环境挑战,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在工业领域,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于生产;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脱硝、除尘处理,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在交通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的使用;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市民绿色出行,让共享单车、地铁、公交成为城市出行的主流。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蓝天保卫战的参与者。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都是在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当我们选择步行上班,当我们主动对秸秆焚烧说 “不”,这些微小的举动都在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大气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只有当每个人都成为环保理念的践行者,当政府、企业、个人形成合力,我们才能冲破这层 “灰色穹顶”,重新拥抱那片纯净湛蓝的天空,让清新的空气成为生活中最平常也最珍贵的礼物。

  穹顶之下的呼吸之痛:当蓝天成为奢侈品

  清晨推开窗户,不再是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而是混合着刺鼻气味的雾霾;仰望天空,不再是澄澈的蔚蓝,而是灰蒙蒙的混沌帷幕。大气污染已成为现代文明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之一,它像一柄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每一个生命的呼吸权利。当洁净的空气从自然馈赠沦为需要购买的"奢侈品",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让人类陷入了这场自导自演的呼吸危机?

  工业文明的狂飙突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十八世纪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释放出巨量污染物,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无数环境灾难。伦敦"杀人雾"事件导致上万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让天使之城沦为"窒息之城",中国华北平原的雾霾红色预警成为生活常态。这些触目惊心的污染事件背后,是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取暖等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更令人忧虑的是,大气污染没有国界,一个国家的排放可能造成邻国酸雨,北极冰盖上的黑碳加速冰川融化,人类正在为短视的发展观付出全球性代价。

  大气污染的本质是发展伦理的扭曲。在"GDP至上"的发展模式下,环境容量被当作可以无限透支的信用卡,蓝天白云成为可以牺牲的代价。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空气污染指数常年爆表,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因此缩短数年;非洲一些国家为发展经济引入高污染产业,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恰如饮鸩止渴,表面上创造了经济繁荣,实则透支了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本。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施韦泽曾警示:"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预防的能力,他们将在毁灭中终结地球。"当发展伦理让位于功利主义,呼吸的权利便成了发展的祭品。

  破解大气污染困局需要全球治理的智慧与行动。英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案》成功治理了伦敦雾霾,日本通过严格排放标准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环保汽车产业,中国"蓝天保卫战"使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显著下降。这些成功案例证明,污染并非发展的必然副产品。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提醒我们,面对大气污染这类全球性风险,需要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巴黎协定》的全球减排承诺,到绿色能源技术的跨国合作,人类正在摸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新路径。

  站在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认识到:蓝天不应是奢侈品,而是基本人权;发展不应以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共生。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文明的试金石不在于我们积累了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生命。"治理大气污染不仅需要技术革新和政策调控,更需要一场深刻的价值革命——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从无限索取转向责任担当。唯有如此,我们的子孙才不必在博物馆里认识蓝天,不必通过教科书想象繁星,而是能自由地呼吸每一口清新的空气,那是生命最基本的尊严,也是文明最珍贵的遗产。

  大气污染——我们共同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它如同一个无形的杀手,悄然地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大气污染的来源广泛,主要分为自然和人造两大类。自然污染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比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但这些情况相对较少且不具有持续性。而人造污染则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更为普遍和常见。在人造污染中,又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固定源像烟囱、工业排气筒,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废气,其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我的家乡临汾为例,以前它曾有花果城的美称,可现在却因过多的挖煤、炼钢、发电,尤其是开采煤矿、铁矿,产生了一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使城市变得“脏、乱、差”。移动源主要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多,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放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烟尘,严重污染了空气2。此外,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小区旁餐馆排放的油烟、居民过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等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并且影响深远。对人体健康而言,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纤毛原本像清洁工一样从下向上推扫呼吸道里的黏液,直至咽喉部,再通过咳嗽咳出体外。但当空气严重污染时,呼吸道的净化作用将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呼吸道和肺易受病菌的侵袭而患各种疾病。长期生活在空气被污染的环境下,还会引发哮喘、喘鸣等疾病,危害生命。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一座储存四十五吨化学有害物质的杀虫剂厂的保安闸出现毒气泄漏事故,导致数千人死亡,数千人危在旦夕或病入膏肓,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可怕。

  大气污染对植物也有着极大的危害。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使农作物、树的叶子变黄、枯萎、脱落。二氧化硫与云中的雨滴化合会形成酸雨,使大片农作物、森林死亡,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大气污染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同样显著。它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加空气降水量。酸雨会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此外,大气污染还会增高空气温度,产生温室效应,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大气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企业要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废气排放,改进公交车排气气管,减少公交车的尾气排放,同时增加公交车数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我们个人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外出如果目的地不远的话步行或骑车去,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保护了环境;多植树,让树来净化空气;建议餐馆把油烟经过处理再排放到空气中去。

  大气污染是我们共同的挑战,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大气污染,还我们一片湛蓝的天空,一个清新的世界,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