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毛笔字的作文
墨香漫过宣纸上的褶皱时,我总想起爷爷教我握笔的模样。他的手掌粗糙,却能稳稳捏住那支狼毫,笔锋在砚台里轻轻一旋,墨汁便顺着笔锋往下淌,像山涧里的溪流。
第一次提笔,手腕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横画写得歪歪扭扭,像条挣扎的小蛇;竖画刚直到底,却忘了藏锋收笔,活脱脱一根木棍。爷爷不恼,只握着我的手,让笔尖在纸上慢慢游走:“写字如做人,横要平,竖要直,捺要舒展,藏锋时要收敛,露锋时要果敢。” 墨在纸上晕开的痕迹,渐渐有了筋骨。点画之间,我仿佛看见王羲之的《兰亭序》在流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呐喊。原来毛笔字不只是黑白的游戏,每一划都藏着千年的故事,每一滴墨都晕染着中国人的风骨。
如今爷爷的笔搁在案头,我常常铺开宣纸。墨香里,那些横平竖直的笔画,正悄悄教会我怎样站成一个正直的人。
墨香里的修行
铺开宣纸,砚台里新磨的墨汁泛着幽光。我提起毛笔,笔尖在墨汁中轻轻一蘸,黑色的墨痕便在雪白的宣纸上徐徐展开。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只剩下笔锋与纸面相触时细微的沙沙声。
初学毛笔字时,我的手腕总是僵硬得像块木头。老师常说:"写字如做人,要懂得刚柔并济。"我渐渐明白,那些看似简单的横竖撇捺里,藏着千年文化的密码。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中写下的《兰亭序》,颜真卿在悲愤中挥就的《祭侄文稿》,这些传世名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更是书写者生命情感的凝结。
记得第一次临摹《兰亭序》时,我的手指不住颤抖,墨汁在纸上洇开成难看的墨团。但当我静下心来,感受笔锋在纸上的轻重缓急,突然触摸到了一点古人所说的"气韵生动"。那些穿越千年的笔画,仿佛在教我如何在一提一按间找到生命的节奏。
如今,每当我心烦意乱时,就会铺纸研墨。在横平竖直的规整中,在飞白留红的意境里,毛笔字成了我修心养性的方式。这一笔一画不仅是汉字的书写,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我在墨香中寻得一方宁静。
墨香伴我成长——学写毛笔字的故事
暑假的一天,我看见爷爷写毛笔字时,墨色在纸上晕染出工整的笔画,像变魔术一样神奇。“我也要学!”我拉着爷爷的衣角撒娇。第二天,我就背着崭新的文房四宝,蹦蹦跳跳地去了陈老师的书法班。
执笔时的“小麻烦”
刚进教室,陈老师就笑着握住我的手:“握毛笔要像‘五指捏鸡蛋’,掌心是空的哦。”可我的手像不听使唤的小爪子,不是捏太紧,就是笔杆歪到一边。铺宣纸时,纸角总不听话地卷起来;蘸墨时,不是蘸太多滴在纸上,就是蘸太少写不出颜色。最让我着急的是写“横”画——钢笔字写得笔直,毛笔却软得像面条,写出来的横不是歪歪扭扭,就是中间粗两头细,活像条小蚯蚓。
从“永”字开始的坚持
“别灰心,我们从‘永’字学起!”老师在纸上写下这个神奇的字,“它藏着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呢!”我盯着老师的示范:写“竖弯钩”时,笔尖要先直直向下,再轻轻拐弯,最后像小鱼尾巴一样向上勾;写“垂露竖”时,结尾要圆润饱满,像一滴露珠挂在纸上。我把描红纸叠成小格子,一笔一画地练,墨水弄脏了袖口也顾不上。有次写到第五个“永”字,老师突然说:“这个横的起笔有进步!”我开心得差点把笔跳起来。
墨香里的收获
现在,我的毛笔字作业常常被老师贴在教室墙上。每当同学围着看时,我就想起那个夏天:握着毛笔的手心沁出汗水,描红纸上的墨点晕成小花,还有老师那句“认真就能做好”。原来很多事就像写毛笔字,看似简单,却要用心琢磨每一个细节。现在我不仅能写“福”字贴在家里,更懂得了——耐心和坚持,就是最好的“墨汁”,能让成长的纸上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