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挫折作文合集四篇
更新时间:2025/8/1 23:01:00   移动版

  在挫折的暗夜里寻找星光

  挫折如同人生路上不期而遇的暴风雨,它来时凶猛,去时悄然,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面对挫折,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抱怨,而智者却能在挫折的暗夜里寻找星光,将每一次跌倒都转化为重新站起的力量。

  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挫折恰恰给了我们省察自我的机会。爱迪生在发明电灯前经历了上千次失败,当被问及感受时,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千种不能制造电灯的方法。"这种将挫折视为学习机会的态度,正是智者的选择。每一次挫折都在我们的心灵上刻下一道智慧的印记,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从容。

  挫折能磨砺出坚韧不拔的品格。司马迁遭受宫刑之痛,却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贝多芬在听力逐渐丧失的情况下,创作出《第九交响曲》这样的不朽杰作。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挫折如同一块磨刀石,将我们的意志打磨得更加锋利,让我们的心灵在磨难中愈发坚韧。

  挫折还能激发创新与突破。中国古代哲学讲究"穷则变,变则通",人在困境中往往能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乔布斯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解雇后,这段挫折经历反而让他重新思考,最终带领苹果走向辉煌。挫折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迫使我们寻找新的路径,这种被迫的创新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挫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不是惩罚,而是馈赠。当我们学会在挫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在黑暗中寻找希望的星光,我们的人生就会如同经过淬炼的钢铁,变得更加坚韧而富有弹性。记住,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没有走不出的黑夜,只有尚未到来的黎明。

  那次失败教会我的事

  去年秋天的校级运动会上,我在 400 米决赛中摔了一跤。膝盖擦破的伤口火辣辣地疼,更刺心的是观众席上骤然响起的惋惜声 —— 我原本是夺冠热门。

  蹲在跑道边时,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想起赛前三个月,每天放学后绕着操场跑十圈的日子:初春的冷风灌进喉咙,夏夜的蚊虫叮得腿上全是包,就连下雨也要在体育馆的塑胶地上练折返跑。那时总觉得,只要付出足够多,就一定能站上领奖台。

  班主任递来创可贴时说:“真正的赛场不在跑道上。”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她指的是面对挫折的勇气。拆线那天,我又回到操场,慢慢走完曾经飞奔过的 400 米。原来跑道旁的玉兰花已经开了,原来第三圈弯道处的阳光会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点 —— 这些从前只顾着冲刺时从未留意的风景,成了失败给我的意外礼物。

  现在每次路过操场,膝盖上淡淡的疤痕总会隐隐发烫。它像一枚特殊的勋章,提醒我:挫折从不是路的终点,而是让我们学会换种姿态前行的转角。就像被雨水打落的玉兰,来年春天依旧会在枝头绽放得更热烈。

  挫折是成长的礼物

  那是一次让我刻骨铭心的数学考试。当试卷上鲜红的"78分"映入眼帘时,我的手心沁出了冷汗,眼前顿时模糊起来。这可是我第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啊!

  放学后,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秋风卷着落叶打在我的脸上,就像老师失望的眼神一样刺痛。我攥着试卷的一角,指甲几乎要把它掐出洞来。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锅铲碰撞铁锅的声音清脆悦耳,可我却觉得这声音像在嘲笑我的失败。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盯着试卷上那些刺眼的红叉发呆。突然,书桌上的相框掉了下来,里面是我去年获得"学习之星"的照片。照片里那个笑容灿烂的女孩仿佛在对我说:"这点挫折就认输了吗?"

  我重新摊开试卷,开始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错误原因。原来很多失分都是因为粗心大意,还有几道应用题是因为没有认真读题。我拿出错题本,把每一道错题都工工整整地抄下来,详细地写下解题思路。夜深了,台灯下的影子陪伴着我,直到把所有错题都弄明白才休息。

  第二次数学考试来临前,我反复检查每一道习题。当成绩单发下来时,"95分"这个数字让我差点跳起来。老师表扬我进步很大,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但只有我知道,这个进步的分量有多重。

  现在想来,那次挫折就像一块磨刀石,让我这把"钝刀"变得更加锋利。它教会我在跌倒后要自己爬起来,在失败后要更加努力。挫折不是终点,而是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的垫脚石。感谢那次不及格的试卷,它给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课: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挫折之后。

  挫折作文

  挫折像一把钝刀,曾在我小学四年级的那个冬天,狠狠划过我的心。那年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被班主任点名代表班级出战。消息一出,我既兴奋又忐忑,连夜写稿、对着镜子练手势,连梦里都在背稿子。我以为准备充分就能万无一失,却忘了生活最爱开玩笑。

  比赛那天,礼堂灯光炽白,台下黑压压一片脑袋。我攥着稿纸上台,刚张口,话筒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啸。我吓得大脑一片空白,原本滚瓜烂熟的句子像被风吹散的纸屑,怎么也拼不回原样。我结结巴巴地挤出几句,便僵在原地,耳边传来窃窃私语,脸烧得发烫。最终,我鞠了一躬,逃也似地冲下台,名次自然垫底。

  回教室的路上,我把稿纸揉成一团,眼泪砸在鞋尖。班主任却拍拍我的肩,递给我一杯温水,说:“烫不烫?”我愣住,手心传来热度,像被轻轻握住。他笑道:“挫折就像这杯水,你觉得烫,是因为你还没学会怎么端。”那天放学后,他带我到空教室,让我把稿子撕成碎片,再重新默写。我边哭边写,写到第三遍,句子竟自己从心里流出来,比原先更顺畅。

  一周后,班主任让我在班会课上再讲一次。没有尖啸的话筒,只有同学们善意的目光。我深吸一口气,声音稳稳地穿过教室,像破冰的春水。讲完那刻,掌声响起,我突然明白:挫折不是终点,而是把壳敲裂,让新的自己长出来。此后,每逢遇到难关,我都会想起那杯温水——先感受它的温度,再学着稳稳地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