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坐在书桌前,盯着那道数学题发呆。草稿纸已经被我画满了乱七八糟的公式,却始终找不到解题的思路。我重重地合上练习册,心里有个声音在说:"算了吧,反正明天老师会讲的。"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好友小雨发来的消息:"要不要出来看电影?新上映的那部我们都想看很久了!"我犹豫了一下,手指在键盘上犹豫地敲打着。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就看这一次,就放松一下嘛!"我迅速找到了理由——"劳逸结合才能提高效率",然后回复了一个"好"字。
电影散场后,雨已经停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望着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树叶,心里却莫名地不安。我明明还有很多作业没完成,却因为一个"放松"的理由,轻易地放纵了自己。回到家,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练习册,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来为懒惰、懈怠或者逃避开脱。
记得上周的晨跑,我因为前一天睡得晚,就对自己说:"今天身体不舒服,休息一天没关系。"结果这一休息,就连续三天都没去操场。月考前夕,我又安慰自己:"反正都复习这么久了,考前再看一眼就行。"可到了真正考试时,才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模糊不清。
心理学家说,人是一种善于自我合理化的动物。我们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很多时候,这些理由不过是懒惰的遮羞布,是逃避的借口。就像今天,我所谓的"劳逸结合",不过是想逃避难题的借口罢了。
雨后的夕阳格外美丽,我重新坐回书桌前,翻开了那道数学题。这一次,我没有急着给自己找理由,而是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地演算。当终于找到解题思路时,那种成就感比看电影带来的快乐要真实得多。
给自己找个理由很容易,但战胜惰性、坚持做好一件事,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从今天起,我要学会对自己诚实,不再轻易用那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来掩饰内心的懈怠。因为真正的进步,往往始于拒绝那些看似正当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