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条鱼,很普通,可对于其他寻常的鱼来说,我又有所不同,我的寿命长达千年。在上千年的时光里,我看到了许多,亦理解了许多。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微风轻柔,撩动了水面,亦撩动了我的心弦。我专心地用目光扫视着远山的线条,阳光照在水面,异常的舒服,偶尔传来几声鸟啼,好不惬意。我略有些倦了,恍惚间,听到一个低沉而又沙哑的声音:“自明及晦,所行几里?”随着声音而来的是身着一袭白衣的男人。他站在岸边,瘦削的身影如劲竹般挺立。“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他轻笑了一声,随即悠悠吟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仰头看了看天,便向前踏了一步,踏入这一池春水里。我有些惊讶,便急忙向远处游去。待到男人没有了气息,我们便围了上去。
“这人是谁呀?”
“好像是楚国的那个三闾大夫,叫什么来着?”
“应该是屈原。”
“对对对,就是他。”
“可怜哪,报国无门,却遭流放……”
周围的声音叽里咕噜地充斥在耳畔,我的眼眶微热,隐入了鱼群……
不久之后,我发现江边突然多了许多人,江面多了许多船,无论是江边还是船上的人,他们不断地往江里投用芦苇叶包起来的“米包”。
“鱼儿呀鱼儿,希望你们有了这些食物,就不要再吃我们三闾大夫的身体!”
我望向水面外的人们,他们的表情是那样的庄严肃穆,又是那样的悲痛。我感觉吃进嘴里的食物都不再香甜,我在水里游着,但我分不清我是游在江里还是泪水里……
后来,我听到岸上传来地动山摇的厮杀声,昔日美丽的山川,变得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尸横遍野……
再后来,楚国灭亡了。但我听说,屈原当年在江边对苍天发出的声声叩问和满腔的悲愤被保留了下来,叫什么《天问》和《离骚》,被世代传诵,敬为经典,屈原也成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可是,我不明白,屈原活着的时候,他为国家前途命运奔走呼号的时候,为什么没人看得到?为什么没人愿意听听他的心声?为什么没人站出来支持他?没人看到他的赤诚之心?……而只有屈原投江了、国家灭亡了,才想起他的好来?
或许,这就是你们人类常说的:“失去了的,才是珍贵的,才懂得珍惜吧!” 唉,我想,我这条鱼,大抵是永远都懂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