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以为裳,质化修吾心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5/1/25 21:55:00   移动版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异军突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而在万物皆被量化的时代,除了冷冰冰的数字,世上依然还有热腾腾的人心、情满满的风景等待我们去感受,而这些无法用数据丈量。

  人类的认识历程,经历了由感性至理性的飞跃。随着年度KPI、GDP成为衡量发展的标准,云计算、大数据成为市场导向的利器。“万物量化”已成为当今心照不宣的价值标准,数字似乎可以表达一切。

  但万物的价值真的都能由数据来体现、去评判吗?

  这显然太片面。数据虽透明、直观,它可以展现出地区的经济水平,但能衡量民生幸福吗?它可以预测消费偏好,但能引领创新吗?显然,数据不能测量所有,思维与精神的高地也无从测量。人人都知晓珠峰海拔数字,但鲜有人能丈量出夏伯渝挑战自我的精神高峰;你我都追逐飙升的财富数据,却忽视了内心的道德修养与坚守。数据不能代表一切,在量的背后,还有我们的精神急需滋养,还有鲜活多姿的世界待我们去探索。

  《菜根谭》有言:“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在数字时代,放下数字变动的激情偏执,感受生命的律动、人情的温暖,是我们应追求的更高境界。如张潮在庭中玩月听蝉声水声,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体察人世百态;像福楼拜迎接第一缕曙光,汪曾祺炒个下酒菜,泡杯浓茶,便会发现生命心安处常在。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有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重境界。忙忙碌碌,用数据定量分析追求结果,这显然还在功利境界;从从容容,欣赏沿途风景,重视过程,活出生命的色彩方至天地境界。而在数字时代,人们习惯于把一切东西用数字来测量,从而变得内心荒芜、人情冷漠,生活黯然无光。但我们若能将数字当作衣裳而非茧囊,探向内心,走向生命,方能“天地万物与我为一”,走出精神牢笼,获得价值解放。

  张载于《西铭》中写道:“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我们切莫被数据浪潮所裹挟,而是要利用数据,体悟生命,善修吾心,在内心的充盈中拥抱世界,养浩然精神,立崇高正气!

  评点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数据潜力巨大,但数据无法测量一切”。文章说理性强,采用点排事例来论证观点,剔除事例多余枝叶,做到事例与论点契合,说服力强。

  不足之处,在选材方面,如果能多融入一些时事素材,展现数据的广泛运用,文章会更有针对性、时代性;在构思方面,如果能从个体面对数字做法的思考上升到国家层面运用数据的思考,更能展现青年担当,提升文章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