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与义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5/4/7 21:29:00   移动版

  传承义利观,以义取利

  利与义,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在华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义利观如璀璨星辰,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如何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坚守道义。

  回溯古代,诸多仁人志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春秋时期的季札,奉命出使他国,途径徐国。徐国国君对季札的佩剑喜爱有加,季札心中暗自决定,待出使归来便将佩剑相赠。然而,当他完成使命再返徐国时,徐君却已离世。季札悲痛之余,仍将佩剑挂于徐君墓前的树上。旁人疑惑,季札解释道:“吾心已许之,岂可因徐君之逝而背信?”季札重诺守信,将道义置于利益之上,他的行为诠释了义的真谛,虽未收获实际利益,却赢得了千古美名,其义举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在现代社会,传承义利观同样意义非凡。企业若能以义为先,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虽在短期内可能因投入更多成本而减少利润,但从长远看,良好的信誉将吸引更多顾客,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反之,若企业为追求暴利,制假售假、欺诈消费者,或许能一时获利,但终将失去市场信任,走向衰败。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着利与义的抉择。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当以义为准则,不被眼前的小利蒙蔽双眼。只有传承和践行以义取利的价值观,个人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地发展,让古老的义利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代商业中的利义之衡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利与义的平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正确处理两者关系,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决定着企业的社会形象与长远未来。

  一些企业深谙利义之道,将社会责任融入商业运营。例如,某知名运动品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积极投身环保事业。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环保材料,用于制作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保障员工权益。这种对义的坚守,使其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也随之增长。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越来越倾向于这类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因为他们相信,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和服务也更值得信赖。

  然而,部分企业却在利与义的天平上失衡。一些食品企业为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违规使用添加剂,生产劣质食品,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这种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道义的行为,一旦曝光,企业声誉将一落千丈,消费者纷纷抵制,最终只能面临倒闭的命运。

  对于企业而言,利是生存发展的动力,义是立足市场的根本。企业要想在商业浪潮中站稳脚跟,必须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秉持公平、诚信、负责的原则。通过合法经营、创新发展获取利益,同时积极回馈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公益事业等。只有实现利与义的和谐统一,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成为推动经济进步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

  《利与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利与义的抉择中,义往往更具价值。

  自古以来,舍生取义者名垂青史,而舍生取利者则贻笑大方。《论语》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真正的君子如晨间朝露、笔挺修竹,他们淡泊名利,举手投足间尽显高洁。

  利益的诱惑巨大,但它只能满足物质需求,无法带来精神享受。精神食粮才是道德修养的源头活水。我们不能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例如,有些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权益,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遭到人们的唾弃。

  然而,选择义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舍弃利。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能够正确对待利益,用正当的方式获取。袁隆平教授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接受了500万元的“最高科学荣誉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社会对善举的尊重,他的行为就是在道义范围内合理获取利益的典范。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利与义的抉择。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这是义的体现;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坚守职业道德,通过努力和智慧获得报酬,这是在义的基础上追求利。

  总之,我们要正确看待利与义的关系,做君子该做的事,让义与利在我们的生活中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