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智深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5/4/25 20:42:00   移动版

  花和尚的侠骨柔情

  渭州城的酒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经略府提辖鲁智深正端起海碗,仰头饮尽一碗烈酒。这位满脸络腮胡的壮汉,圆睁着豹眼,大嗓门震得邻桌都微微发颤。谁能想到,这个看似鲁莽的 “花和尚”,却藏着一颗比金子还透亮的侠义之心。

  初见鲁智深,是在 “拳打镇关西” 的情节里。他听闻金翠莲父女被恶霸郑屠欺凌,当即拍案而起。次日一早,他先是拿出银两资助父女二人逃离,又故意到肉铺刁难郑屠,只为拖延时间让金氏父女走远。当郑屠终于被激怒,鲁智深三拳便结果了这个恶霸。那三拳,拳拳都带着对弱者的悲悯、对不公的愤怒。他没有丝毫犹豫,明知此举会让自己丢掉官职、亡命天涯,却依然选择为正义挺身而出。这份敢作敢当的勇气,正是鲁智深最动人的闪光点。

  然而鲁智深的侠义,绝不仅限于武力的震慑。在五台山出家时,他虽屡屡因喝酒吃肉犯戒,却从未真正伤害过他人。当他在桃花村偶遇刘太公之女被强娶,立刻扮成新娘埋伏在洞房,痛打小霸王周通;路过瓦罐寺,发现老和尚们被恶僧欺负,即便饿着肚子也要与贼人搏斗。这些故事里,鲁智深的 “莽” 背后,是对弱者的深切同情。他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道理,只知道见不得人受欺负,就要管上一管。

  最难忘鲁智深圆寂前留下的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位一生行侠仗义的好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领悟到了自己的本心。他看似粗鲁,实则心思细腻;看似随性,实则坚守正义。他的一生,就像钱塘江的潮水,汹涌澎湃,却又坦坦荡荡。

  合上《水浒传》,鲁智深的形象依然鲜活。在那个黑暗的世道里,他就像一束耀眼的光,照亮了人间的不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武功有多高强,而在于是否有一颗正直善良、敢于担当的心。这朵绽放在梁山的 “花”,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最纯粹的侠义精神。

  《花和尚的禅杖与莲心》

  五台山文殊院的青石阶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裂痕仍隐约可见。这位酒肉穿肠的花和尚,用禅杖劈开的不只是山门的清规戒律,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佛光——原来菩提本无树,真佛可醉可嗔。

  初见这莽和尚,只道是个凶神恶煞的武夫。拳打镇关西时,三拳分落鼻、眼、太阳穴,打得何等痛快淋漓。但若细看那拳法章序:先虚晃两拳试郑屠本事,次拳佯怒探其虚实,末拳才雷霆万钧。这般粗中有细的算计,堪比兵法虚实之道。更绝的是拳毕那句"你这厮诈死",既留了退路又显机敏,这般智勇岂是寻常莽汉?

  东京大相国寺菜园里,鲁智深的慈悲最是动人。泼皮们设局要看他跌入粪窖,他早识破却佯装不知,待众人哄笑时方展神力。这哪里是卖弄武艺?分明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正如他倒拔垂杨柳后说的:"不这般显手段,你们如何肯拜?"这般度人智慧,竟暗合禅宗当头棒喝的法门。

  最堪玩味的是钱塘江畔的顿悟。六和塔夜听潮信,这杀人放火的花和尚忽然大彻大悟。但细究其平生:救金翠莲时留银两,护林冲千里送别,擒方腊后拒受封赏。看似鲁莽的皮囊下,早埋着慧根的种子。潮信不过是个契机,恰似禅宗的顿悟实为渐修之果。

  文殊院的老僧曾说:"智深者,大智若愚,深藏若虚。"如今重读《水浒》,方知这莽和尚的禅杖上,不仅刻着杀生的业,更镌着渡人的愿。他饮酒时洒落的酒滴,都化作钱塘潮声里的梵呗;他撕碎的袈裟碎片,飘成了中国文学天空中最生动的云霞。原来真罗汉不必坐枯禅,红尘浪里亦可修得正果。

  侠义英豪鲁智深

  《水浒传》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中,鲁智深恰似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他原名鲁达,生活在北宋年间,“智深”是他出家后智真长老赐予的法名,绰号“花和尚”。一提起鲁智深,许多人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肥头大耳、鲁莽的形象,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是一位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有勇有谋、嫉恶如仇的侠义英豪。

  鲁智深行伍出身,本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凭借超群的武艺和赫赫的军功,他本可以在当时的社会逍遥自在地做个武官。然而,他那下层人的阶级地位和长期形成的可贵品格,使他无法容忍黑暗的现实,毅然向不合理的社会压迫发起挑战。

  鲁智深的侠义之举,在解救金氏父女的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金氏父女哭诉镇关西强骗的暴行时,史进和李忠无动于衷,鲁智深却立刻怒不可遏,要去打死那“腌臜泼才”。即便被二人再三劝住,他依然不肯罢休。他不仅主动提出帮助这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父女,还慷慨大方地拿出自己的银子,甚至向李忠求助。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他觉得李忠不仗义,将银子丢还。这种重义疏财的行为,尽显他的豪爽和对弱者的同情。

  为了让金氏父女平安离开,鲁智深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他们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他才起身去找镇关西算账。在惩治镇关西时,他并非莽撞行事,而是采取了先激后打的策略。他先逼郑屠手持剔骨刀动手,然后把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知道这是正义之举。直到后来失手打死郑屠,他也能随机应变,大喊“这厮诈死,洒家与你慢慢理会”,然后从容离开。这一系列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特点。

  鲁智深的侠义不仅体现在救助金氏父女上,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这样的事迹数不胜数。他在五台山出家后,两次酗酒大闹五台山,被智真长老遣往东京相国寺。在路上,他遇到小霸王强娶刘太公的独生女,便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大闹桃花村;途经瓦罐寺,看到两个道士为非作恶,他又拼杀了他们。这些行为,无不彰显出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品质。

  鲁智深对封建朝廷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说“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敝圣聪,就比俺的直裰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坚决反对招安。被迫招安后,他始终郁郁寡欢。当捉住方腊后宋江向他致辞贺时,他依然愤慨。这种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抗争,使他成为了《水浒传》中正义的化身。

  从拳打镇关西到听潮而寂、遇信而圆,鲁智深在《水浒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像全书的精神形象,一条重要的动脉,贯穿全文。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正义感的英雄形象。他的侠义之举,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