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逛庙会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5/4/27 20:31:00   移动版

  庙会里的年味

  一踏入庙会,喧闹的人声便裹挟着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像打翻了的调料罐,将喜庆与热闹泼洒得到处都是。

  街道两旁的摊位鳞次栉比,冰糖葫芦红彤彤地挂成串,裹着透亮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着光。小贩举着长长的竹签,吆喝声抑扬顿挫:“刚出锅的冰糖葫芦,酸甜可口嘞!” 我踮脚接过一串,咬下裹着脆壳的山楂,冰凉的酸甜在舌尖炸开,连带着记忆里的童年味道也跟着鲜活起来。

  转角处的皮影戏正唱得热闹,白色幕布上,孙悟空腾云驾雾,猪八戒憨态可掬,引得孩子们挤在台前,踮着脚、仰着头,眼睛瞪得溜圆。老艺人们手指灵活翻飞,伴着锣鼓声唱念做打,唱腔时而激昂时而婉转,惹得观众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拍手叫好。

  最吸引人的要数舞龙表演。金黄色的巨龙在人群中穿梭,龙身随着舞者的动作上下翻腾,龙珠引领着龙首,忽高忽低,仿佛要直上云霄。鼓点声震耳欲聋,人们的欢呼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将庙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暮色渐浓时,庙会上的灯笼纷纷亮起,红的、黄的、粉的,将整条街染成一片暖光。我攥着棉花糖走在人群里,看糖画摊前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听套圈游戏处此起彼伏的笑声,忽然觉得,这热气腾腾的庙会,不正是最鲜活的人间烟火,最浓郁的传统年味吗?

  《糖画里的时光琥珀》

  午后三点的阳光斜斜切过牌楼,"太平庙会"四个金字被晒得发软。我捏着奶奶给的二十元纸钞,在人群缝隙里钻来钻去,冰糖葫芦的甜腻混着炸臭豆腐的焦香,在鼻腔里酿出奇异的酒曲。

  糖画摊前的老者像尊铜像。他膝头搭着褪色蓝布,铜勺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越的响声。我递上皱巴巴的纸币,他眼角的皱纹突然活过来:"小囡属龙?"黄铜勺在铁板上游走,糖稀流淌成蜿蜒的龙须。当最后一滴糖浆凝成龙睛时,他忽然将勺柄塞进我手心:"来,自己勾片云。"

  铜勺比想象中沉。糖稀在铁板上凝固得极快,我的"云朵"最终成了团棉絮。老者却用竹签挑起这团歪扭的糖云,轻轻按在龙角旁:"瞧,小龙刚学会腾云呢。"阳光穿透琥珀色的糖画,在地上投出带翅膀的影子。

  转过戏台时,撞见穿校服的男孩在套圈摊前跺脚。他手里攥着最后三个藤圈,塑料金鱼缸在暮色里泛着幽光。我认出是邻班数学课代表,平日总梳着整齐的三七分,此刻刘海却被汗水粘在额前。当最后一个圈套中边缘的泥人时,他忽然转身把奖品塞给我:"这个哪吒...送你。"

  暮色漫过飞檐时,我攥着糖画的竹签往回走。哪吒的混天绫被夕阳点燃,糖龙在暮色中褪成焦糖色。奶奶在牌楼下织毛线,毛线团滚进香灰堆里,染出斑驳的灰。她接过缺角的糖画,咬下龙尾的瞬间,远处戏台的铜锣恰巧敲响,惊起一群衔着彩纸屑的白鸽。

  归途的公交车上,糖画在塑料袋里断成三截。我把糖云含在嘴里,甜味漫过舌尖时,忽然想起老者铜勺柄上经年累月的指痕——那些被千万次握住的时光,此刻正在某个孩子的齿间融化,成为记忆里永不褪色的琥珀。

  和姐姐逛庙会

  春节期间,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我央求姐姐带我去逛庙会,姐姐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了。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拉着姐姐就直奔庙会现场。

  还没到庙会,那热闹的锣鼓声就远远地传了过来,仿佛是在使劲儿地拽着我的脚,催促我快去凑凑热闹。我的心呀,也跟着这锣鼓声怦怦直跳,恨不得一下子就扎进那热闹的庙会里。

  一走进庙会,哇哦,满眼都是人,那场面,真可以说是摩肩接踵呀!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仿佛都被这浓浓的年味儿给染得红彤彤的。

  红彤彤的灯笼挂满了整条街,空气中飘着糖葫芦的甜香和烤羊肉串的香味。我的鼻子像小狗一样不停地抽动,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姐姐笑着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咬了一口,酸甜的滋味瞬间在嘴里散开。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民俗表演的舞台。只见一群人在扭秧歌,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手里拿着彩带,扭得可带劲了。我也忍不住跟着扭起来,姐姐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

  接着,好玩的游戏区就出现在眼前啦。我和姐姐买了几个圈儿开始扔。这些圈儿可调皮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就是套不中我想要的小玩偶。我急得直冒汗,姐姐在旁边给我加油打气。最后,我好不容易套中了一个小小的钥匙扣,高兴得跳了起来。

  不知不觉,太阳都快落山了,我和姐姐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庙会。这次逛庙会可真是太有趣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还增进了我和姐姐之间的感情。我已经在盼着下一次逛庙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