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翩跹处
春日的风掠过阳台时,晾衣绳上的塑料袋随风起舞,勾起我学做风筝的那段时光。那是个飘着柳絮的周末,我攥着从老巷口淘来的竹篾,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这场与传统手工艺的奇妙邂逅。
第一步是扎骨架。竹篾被父亲用火烤得微微弯曲,散发出独特的焦香。我学着他的样子,用细麻绳将竹条交叉固定,可麻绳总在指缝间打滑。父亲用布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腕,“要打十字结,像这样收紧……” 当第一个菱形骨架成型时,竹篾划破了我的指尖,血珠渗在粗糙的麻绳上,却浇不灭满心的期待。
糊纸环节更考验耐心。宣纸在清水中浸透,再均匀地刷上糨糊,趁着半干状态覆在骨架上。我笨拙地抚平褶皱,不小心扯破了一角,急得眼眶发烫。母亲闻声赶来,从针线盒里取出细棉线,将破损处绣成一朵淡粉的桃花。春风穿过纱窗拂过桌面,带着糨糊的清甜,将三人的影子叠在铺满彩纸的桌上。
最后系提线时,父亲教我用硬币反复调试重心。当墨竹纹样的风筝终于摇摇晃晃立在地上,竹骨与宣纸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坚持喝彩。我们抱着风筝奔向田野,青草沾湿裤脚,父亲高举风筝逆风奔跑,我攥紧线轴紧随其后。“松手!” 随着一声吆喝,纸鸢挣脱束缚,箭一般冲向云端,青灰色的竹骨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尾巴上的铜铃叮当作响,惊起一群白鸽。
如今那个亲手制作的风筝依然挂在书房,竹篾间的桃花早已褪色,却永远定格了一家人共度的春日时光。原来学做风筝,不仅是学习一项手艺,更是在经纬交错间,编织出最珍贵的亲情记忆。
风筝课
清明前的风总是带着股韧劲,把巷口的柳枝抽成一道道绿鞭子。我就是在这样的风里,第一次跟着外公学做风筝。
外公的竹篾是从后山砍来的,青皮上还沾着露水。他粗糙的拇指抵着篾刀,唰地劈开竹节,动作利落得像在给竹子脱外套。"要选三年生的毛竹,"他说话时,嘴角的皱纹里卡着阳光,"太嫩了没筋骨,太老了会倔。"我学着他的样子刮竹青,却总把篾条刮断,断口处渗出清苦的汁液,沾在手上半天洗不掉。
熬糨糊是门学问。外公在小铝锅里调面粉和水,火候要像熬中药似的"文火慢炖"。我蹲在煤炉前扇风,看面糊从牛奶色变成半透明,鼓起的气泡噗噗作响,飘出粮食特有的甜香。外公说这是古法,比胶水有灵性。
裱糊风筝纸那天,风突然变得很调皮。我们刚把桃花纸铺平,它就掀开纸角钻进来捣乱。外公让我按着对角线,他自己用糨糊刷子画"之"字,纸面吃透胶水后渐渐驯服,像春蚕吐丝般紧紧抱住竹骨。我在风筝尾巴上画了七只歪歪扭扭的燕子,外公看了直乐:"好!这样飞起来才活泛。"
试飞是在河滩上。外公逆着风跑,手里的麻线轱辘转得像纺车。我们的风筝起初像个醉汉,东倒西歪地栽跟头。后来外公教我把线"放一放、收一收",那风筝突然就通了灵性,借着风势一跃而起。线轴在我掌心发烫,抬头看时,七只小燕子正在云朵里游弋,纸尾巴抖得像在跳秧歌。
如今外公的竹篾刀已经生锈,但每到春天,我总觉得指尖还残留着竹青的涩味。去年我在手工课上教孩子们做风筝,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也画了歪歪扭扭的燕子。阳光穿过窗格照在她鼻尖的汗珠上,恍然间我又看见了那个蹲在煤炉前扇风的自己,听见外公的声音混在春风里:"慢些放线,风筝和人一样,挣得太急反而要栽跟头。"
学做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阳春三月,柳枝吐蕊,春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看到别人手里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我跃跃欲试。我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风筝,开启一场充满挑战与乐趣的手工之旅。
我先和妈妈一起准备材料。我们翻箱倒柜,找来了竹棍子、宣纸、胶水、剪刀和绳子。材料备齐后,我便正式开始了风筝的制作。
我打算做一个简单的菱形风筝。首先,我拿起两根竹棍子,试图把它们搭成一个十字形,作为风筝的骨架。可这两根调皮的竹棍子总是不听使唤,我刚把它们摆好位置,一松手,它们就又散开了。费了好大劲,我才用绳子把它们系紧。接着,我要在十字形骨架里制作一个菱形线架。这一步可真考验我的耐心,我得不断调整绳子的长度和位置,让菱形的四个角尽可能对称。经过一番折腾,菱形线架终于完成了。
接下来,我要把宣纸糊在骨架上。我小心翼翼地在宣纸上涂上胶水,然后慢慢地把宣纸覆盖在骨架上。可是,宣纸好像和我作对似的,刚一贴上就出现了褶皱。我赶紧用手去抚平,结果越弄越糟,宣纸还被我扯破了一点。我有些沮丧,但还是决定重新再来。这一次,我吸取了教训,先把宣纸的一端固定好,然后慢慢地向另一端抚平,终于成功地把宣纸糊在了骨架上。
看着初具雏形的风筝,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为了让风筝更加漂亮,我拿出水彩笔,在白色的宣纸上画了一个可爱的小丑图案。小丑咧着嘴笑,仿佛在为我的成功喝彩。
风筝终于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试试它能不能飞起来。我拿着风筝来到楼下的空地上,一手拿着绳子,一手举着风筝,逆风向前跑去。可是,风筝就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怎么也飞不起来。我跑了好几圈,累得气喘吁吁,风筝还是趴在地上。我有些灰心了,这时,爸爸走过来安慰我说:“别着急,可能是风筝的重心不太对,我们再调整一下。”爸爸帮我仔细检查了风筝,发现是尾巴有点短,导致风筝不平衡。我们又剪了几条细长的纸条,贴在风筝的尾部。
再次试飞,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向前跑去。随着风的吹拂,风筝慢慢地升上了天空。我兴奋地大喊:“飞起来了,飞起来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这次学做风筝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于尝试,就一定能够成功。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以后我还想尝试制作更多不同类型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