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堂课作文600字四篇
更新时间:2025/7/24 17:14:00   移动版

  粉笔灰里的春天

  那堂语文课的铃声响过时,窗台上的绿萝正往下滴水。刚下过雨的天空压得很低,老师抱着个铁皮花盆走进来,盆底的泥点蹭在讲台上,留下星星点点的褐色印记。“今天不讲课文。” 她把花盆放在投影仪旁,我们才看清里面栽着株歪歪扭扭的植物,枯黄的叶子打着卷,像只受了委屈的小狗。

  “这是我上周在小区垃圾桶旁捡的。” 老师用手指轻轻拨开卷曲的叶片,露出藏在底下的嫩芽,嫩得能掐出水来。教室里的窃窃私语声突然停了,后排总爱睡觉的男生也坐直了身子,盯着那株濒死的植物。“我们来试试,能不能让它活过来。” 老师的声音很轻,却像雨滴落在干涸的池塘,在每个人心里溅起涟漪。

  她没让我们翻开课本,而是找来几个空塑料瓶。“剪掉上半部分,底部钻几个小孔。” 前排的女生手笨,剪刀把瓶身戳出个歪歪扭扭的洞,老师笑着接过瓶子:“你看,像不像小金鱼的嘴巴?” 教室里的笑声像被风吹动的风铃,混着剪刀裁剪塑料的咔嚓声,格外清亮。

  我们把铁皮花盆里的植物移出来时,才发现它的根须在硬邦邦的泥土里蜷成一团。“就像被捆住的手脚。” 老师的手指小心翼翼地分开纠缠的根须,指甲缝里沾了泥也不在意,“人被捆久了会难受,植物也一样。” 她教我们把碎菜叶埋进新土当肥料,说这叫 “变废为宝”,阳光透过云层照进来,落在她沾着泥土的手背上,像撒了层金粉。

  那堂课没写一个字的笔记,却记得格外清楚。记得男生们抢着去打水,把自来水晒在窗台上;记得女生们找来彩纸,给塑料瓶贴上好看的图案;记得老师说 “植物和人一样,需要耐心等待” 时,眼里的光比投影仪的光束还亮。放学时,那株植物被摆在教室后排的窗台上,旁边压着张纸条:“明天记得浇水。”

  后来那株植物抽出了新叶,嫩绿的叶片像婴儿的手掌。我们轮流给它浇水,谁忘了就会被大家打趣,就像惦记着彼此的作业。直到毕业那天,我们把它送给了老师,花盆上贴满了每个人的名字,歪歪扭扭的字迹里,藏着那个没讲课文的下午,和粉笔灰里悄悄长出的春天。

  最后一课

  教室里的风扇吱呀作响,却驱散不了六月闷热的空气。往常这个时候,我总会在课本上画小人,但今天却盯着讲台上那个瘦高的身影出神——这是张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了。

  张老师今天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袖口的纽扣还是缺了一颗。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让我们翻开课本,而是轻轻放下粉笔盒,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包。"这是我收藏了二十年的宝贝。"他解开细绳的动作像在拆一封家书。纸包里是一叠泛黄的作文本,最上面那本的日期是2003年6月。

  "这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写的毕业赠言。"他翻开其中一页,我们看见褪色的钢笔字迹像小蚂蚁般爬满纸张。读到"您教会我看世界的眼睛"那句时,他的声音突然打了个颤,眼镜片上泛起薄雾。阳光透过西窗照在作文本上,那些二十年前的文字突然鲜活起来,仿佛能听见当年教室里的蝉鸣。

  班长突然站起来,捧着全班同学偷偷准备的纪念册。素白的封面上印着每个人的掌印,像一片片梧桐叶。张老师接过册子的手有些发抖,当翻到中间夹着的全班合影时,一滴水珠落在照片边缘。我这才发现,原来老师鬓角的白发已经这么多了。

  下课铃响得比任何时候都突然。张老师最后在黑板上写下"一期一会"四个字,粉笔灰簌簌落在讲台上。我们第一次发现,他板书时挺直的背影其实有些佝偻了。走出教室前,他回头望了望这个待了五年的讲台,眼神像在抚摸一件即将远行的旧物。

  现在每当我路过空荡荡的语文办公室,总会想起那天阳光里飞舞的粉笔灰。张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阅读理解,更是如何用温柔的目光看待离别。那些作文本上的赠言,现在终于懂了——有些课,要用一生来回味。

  难忘的一堂课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坐在教室里,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情也跟着阴郁起来。这是一节普通的语文课,我趴在课桌上,心不在焉地转着手中的笔,脑海里还在想着昨天没打完的游戏。

  "今天我们学习《岳阳楼记》。"李老师的声音突然响起,我勉强抬起头,看见她抱着一摞泛黄的书本走进教室。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堂课打着节拍。

  李老师今天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她不像往常那样直接开始讲课,而是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时,正被贬官在外。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心系天下......"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像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渐渐被吸引住了。李老师讲到动情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她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岳阳楼上,看着"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景象。我试着照做,恍惚间,仿佛真的看见了洞庭湖上烟波浩渺,听到了渔舟唱晚的声音。

  最让我难忘的是课堂讨论环节。李老师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鼓起勇气举手发言,虽然声音有些发抖,但李老师认真地听完了我的观点,还笑着点头鼓励我。

  下课铃响了,我才发现自己竟然记了满满三页笔记。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进教室。我望着李老师离开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课堂,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心灵的触动。

  这堂语文课像一粒种子,悄悄埋在了我的心里。它让我明白,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理解那些穿越千年的精神力量。每当我懈怠时,就会想起那堂课上李老师的眼睛,想起她说的"读书是为了明理"这句话。这大概就是教育的真谛吧——在年轻的心灵里播下光明的种子,等待它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难忘的一堂课

  “快点儿”“你别挤我啊”,楼道里的同学们大声嚷嚷,一到教室,就见金老师满面春风地在教室,大家都有些疑惑,就在这时:

  孙老师轻轻推开教室门,眼尖的周思远看到了,带头喊了句:“孙老师好.”孙老师受宠若惊。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我转头对后座的杨颖晨说:“杨啊,这孙老师是来代课的吗?”“不懂啊”她耸了耸肩。“今天孙老师来给我们上公开课。”金老师的话犹如一个重磅炸弹,同学们兴奋极了,议论纷纷。

  不一会儿,几位语文老师踏着铃声来到教室,其中就有薛校长,我大惊,连忙坐正,想在校长面前好好表现。开始上课了,孙老师在前面问,我们在下面答,气氛很是活跃。“接下来,我要请三位同学来演一演孙悟空第二次打白骨精的故事。”不一会儿,角色定好了,陆琪饰演唐僧,陆奕旸饰演孙悟空,李雨桐饰演白骨精。三人来到讲台上,李雨桐递给陆奕旸一根米尺,并小声地说:“轻点儿啊”大家听后,纷纷大笑起来。开始表演了,李雨桐扮演的老婆婆拄着扫帚,弓着身子,哭丧着脸,一边做一边喊道;“我可怜的女儿啊,我可怜的女儿啊······”还没等她说完,陆奕旸快跑上前去,一把抡起米尺,一棒打向李雨桐。李雨桐惨叫一声,倒在地上。顿时,众人大笑起来,就连校长也抓着袁陆的手臂,来回摇晃。陆颀见状,一屁股坐在地上,拿起鼠标垫,闭上眼睛,念起了阿弥陀佛。陆奕旸一听,立马双手抱头,半蹲下来,连忙对陆颀说:“师父,饶了我吧。”“你无心向善,有意做善,哦不对,你无心向恶,哦是无心向善。”陆颀潇洒地指向远方,而台下已是闹哄哄的一片。我趴在桌上笑得死去活来,后面的杨颖晨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时不时用手指戳戳我的后背。一堂课就在欢笑中结束了。

  从第一节《人有两个宝》这趟公开课开始,我班便一发不可收拾。而今天的《三打白骨精》又为我们六年来的公开课长跑画上了个完美的句号。

  哦,那难忘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