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省自己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5/7/24 11:06:00   移动版

  错题本里的月光

  数学试卷上的红叉像排歪歪扭扭的栅栏,把 92 分的成绩圈在里面,透着说不出的刺眼。我把卷子塞进书包最底层时,听见后桌的同学在讨论最后那道附加题,他们的笑声像细小的针,扎得耳膜发疼。明明昨晚熬夜做了三套模拟卷,却在最简单的计算步骤上出了错 —— 草稿纸上的 “3×7” 被写成 28,这个荒唐的错误,让整个晚自习的灯光都显得多余。

  回到家把自己摔在床上,书包里的错题本滑出来,封面被压出道折痕。这是第三次在同一类题型上栽跟头,上次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写 “细心!”,字迹的力度几乎要戳破纸背。此刻翻开本子,前几页的错题旁画满了懊恼的表情,有哭丧着脸的小人,有被划掉的 “笨蛋”,唯独没有真正的分析。月光从窗帘缝隙钻进来,落在那道算错的乘法上,数字突然变得模糊,像被谁的眼泪泡过。

  上周和同桌吵架的画面,也跟着错题一起浮上来。她借我橡皮时,我正对着解不出的物理题烦躁,挥手时不小心把她的水杯碰倒,水漫过她摊开的笔记本。“你故意的!” 她红着眼圈喊,我却梗着脖子说 “谁让你打扰我”。后来她把晾干的笔记本还给我,某页的字迹晕成了蓝色的云,那是我们一起抄的英语单词。现在摸着那片模糊的墨迹,忽然想起她每次帮我讲题时,总会把重点在草稿纸上写两遍。

  深夜的书桌前,我重新拿出数学卷子。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错误类型:红笔圈出计算失误,蓝笔写出正确步骤,黑笔在空白处写下 “验算时要换种方法”。窗外的月光越发明亮,照在错题本的封面上,那道新添的折痕像道浅浅的伤口,提醒着不该重复的疼痛。翻到本子最后一页,发现夹着张便利贴,是同桌的字迹:“错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躲着它。” 这大概是她把笔记本还给我时偷偷塞进去的,当时只顾着赌气,根本没发现。

  第二天早读课,我把重新整理好的错题本放在桌角。同桌经过时瞥了一眼,脚步顿了顿。我鼓起勇气递过颗柠檬糖:“昨天的事,对不起。” 她剥开糖纸的手顿了顿,突然笑起来:“你算对那道乘法了?” 阳光穿过她的发梢,落在我们相视而笑的脸上,比任何时候都暖。

  现在的错题本里,不再有发泄情绪的涂鸦。每道错题旁都写着详细的反思,像给每个失误搭了座小桥,让人能踩着它走到对岸。月光依然会落在本子上,但那些曾经刺眼的红叉,渐渐变成了成长的路标 —— 它们提醒我,真正的进步从不是逃避错误,而是蹲下来和自己对话,在错题的阴影里,种出下次不会再犯的清醒。

  镜中我

  书桌抽屉最深处藏着一面裂了缝的镜子,那是我十二岁生日时摔坏的。每次拉开抽屉,都能看见碎片里映出无数个变形的自己。这些天我总对着它发呆——镜中的面孔熟悉又陌生,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另一个世界的人。

  上周的数学月考,鲜红的"68"分刺得眼睛生疼。我盯着满是叉号的试卷,耳边回响着考前对母亲夸下的海口:"这次肯定上九十分。"当时她欲言又止的神情,现在想来像根细针,轻轻扎在心上。我把试卷折成纸飞机扔进垃圾桶,却在半夜打着手电偷偷捡了回来。台灯下,那些因粗心算错的题如此显眼,仿佛在嘲笑我考前刷短视频的每个夜晚。

  更让我难受的是对小林说的话。她兴奋地向我展示新画的漫画时,我正为游戏输局烦躁,脱口而出的"丑死了"三个字,让她瞬间黯淡的眼神。后来看见她悄悄把画塞进书包夹层,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话像块棱角分明的石头,已经硌伤了什么。

  此刻裂镜中的无数个我都在微微晃动。我忽然想起外婆的顶针,那些密密麻麻的凹痕都是岁月缝补过的印记。于是拿出胶水,小心粘合镜子的裂缝。裂纹变成了一道浅浅的银线,反而让影像更清晰了。原来成长就是不断修补自己的过程,而反省,不过是把破碎的真相一片片拼回原状。

  粘好的镜子重新挂回墙上,照见我新抄的数学错题本,和准备明天送给小林的手工贺卡。月光透过纱帘,在墙面上投下淡蓝色的光影,像一片宁静的湖面。我知道明天依然会犯错,但至少今夜,我学会了与不完美的自己坦然相对。

  反省的镜子:照见更好的自己

  深夜的台灯下,我盯着数学试卷上那个鲜红的"58"分,铅笔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圆圈。这是我第三次在同一个知识点上犯错,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小毛病,此刻像电影回放般在脑海中闪现——上课走神的十分钟,作业时偷偷刷手机的三分钟,复习时跳过难题的侥幸心理......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人生最需要的不是向前奔跑的速度,而是停下来反省自己的勇气。

  第一次深刻的反省:失败的滋味

  那是一次让我刻骨铭心的期中考试。当成绩单发下来时,我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那张纸。看着那些刺眼的分数,我先是愤怒地合上试卷,然后又忍不住偷偷打开——语文作文跑题,数学计算错误,英语单词拼写......每一个红叉都像一把小刀,扎在我心上。放学后,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翻看着试卷上的错题,突然发现这些错误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真相:我一直在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学习。上课时偷偷看小说,作业时直接抄答案,复习时只是机械地翻书......这种反省带来的痛苦,比考试失利本身更让我难受。但也正是这次彻底的反省,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

  反省中的发现:被忽视的细节

  随着反省的深入,我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问题。我的时间管理一团糟:早上赖床导致匆忙出门,结果经常忘记带东西;晚上熬夜刷手机,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我的学习方法也很低效:死记硬背而不理解,盲目刷题而不总结。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总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这次只是运气不好""题目太难了""老师没讲清楚"......这些自我欺骗的话语,让我错过了多少改正的机会啊!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我第一次理解了这句话的分量——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才能真正开始改变。

  行动的改变:从反省到成长

  真正的改变始于具体的行动。我开始用笔记本记录每天的反省:今天上课走神了几次?作业是否独立完成?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看似简单的习惯,却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前所未有的觉察。当我在数学课上又想开小差时,突然想起反省本上的记录,立刻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当想要抄袭作业时,想到反省本上"欺骗自己最可耻"的提醒,就打消了念头。渐渐地,我发现反省不仅帮助我改正错误,更让我学会了自我管理。我的成绩慢慢提高,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对自己负责。

  现在,每当我遇到挫折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怨天尤人,而是习惯性地问自己:"我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反省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不足,也映照出进步的方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永不犯错,而在于每次犯错后都能及时反省、改正。在这个意义上,反省不是对自己的苛责,而是最温柔的自我关爱——它让我们在认识缺憾的同时,也看见改变的可能。

  夜深了,我合上反省本,轻轻放在枕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知道路上还会有失误和挫折,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已经学会了用反省这面镜子,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