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4篇)
更新时间:2025/8/6 18:09:00   移动版

  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江南的一个小镇,这里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独特而温暖的习俗。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每年春节前的"掸尘"习俗。

  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奶奶说,这叫"掸尘",寓意着扫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一大早,全家人就忙活开了。爸爸踩着梯子擦窗户,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清洗灶台,我则负责整理自己的书桌。最有趣的是擦门前的石狮子,爷爷说这狮子是镇宅的,一定要擦得锃亮。我踮着脚,用抹布仔细擦拭着狮子的眼睛和鬃毛,爷爷在一旁笑着指导:"这里要擦重点,那里要轻一点。"阳光照在干净的石狮子上,反射出温暖的光芒。

  除了掸尘,家乡还有除夕夜"守岁"的习俗。全家人围坐在堂屋里,桌上摆着瓜子、糖果和各种年货。奶奶会给我们讲"年兽"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只凶猛的年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人,后来人们发现它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就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我一边听故事,一边数着墙上的年画,那些画中的童子总是笑眯眯的,仿佛在祝福我们新年快乐。

  最温馨的是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的习俗。妈妈凌晨就起来准备,白白胖胖的汤圆在锅里翻滚,像一个个小乒乓球。咬开汤圆,黑芝麻馅儿流出来,香甜的味道弥漫整个屋子。奶奶说,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新的一年一家人要和和美美。

  这些习俗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我们和祖先、和故乡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们不仅仅是形式,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即使在外地求学,每到过年,我都会想起家乡这些温暖的习俗,它们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端午的粽香

  老灶台的铁锅冒着白汽,奶奶的蓝布围裙沾着糯米粒。她把粽叶卷成漏斗状,掌心一旋就圈出个尖尖的角,像给糯米搭了座绿色的小房子。“要绕三圈绳,” 她的银镯子在粽叶上蹭出轻响,“这样粽子才不会散,就像日子要系得紧才安稳。”

  院里的老枣树下,妈妈正往粽叶上喷水。清水顺着叶尖往下滴,在青石板上洇出小小的圆,像谁在地上画了串省略号。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粽子,糯米总从叶缝里漏出来,她就抓把糯米往我手心里塞:“慢慢来,你爸爸小时候包的粽子,比石头还硬呢。”

  正午的阳光把晾衣绳晒得发烫,刚出锅的粽子堆在竹筛里,粽叶的清香混着枣甜味漫过整个院子。爷爷蘸着白糖吃粽子,假牙把枣核硌得咯咯响:“以前你太爷爷总说,端午的粽子要扔两个到河里,给屈原先生当干粮。” 他的胡子上沾着点糯米,像沾了把碎星星。

  下午去河边挂艾草,菖蒲的叶子在风里摇得沙沙响。我和小伙伴比赛谁的艾草挂得高,裤脚沾着泥也不管。回家时,奶奶把五彩绳系在我手腕上,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拧成小辫,她说这能挡住 “五毒”,保我一夏天不生病。

  现在每次闻到粽香,就想起老灶台的白汽、奶奶的银镯子、爷爷胡子上的糯米。原来家乡的习俗,就是这些藏在粽叶里的牵挂,缠在绳上的祝福,像端午的艾草那样,年复一年,在记忆里长得郁郁葱葱。

  冬至的糯米香

  家乡的冬至是从凌晨的舂米声开始的。"咚——咚——",木槌砸在石臼里的闷响,像大地缓慢的心跳,穿透青石板巷弄的每一个角落。

  天还没亮,外婆就系上靛蓝围裙忙活起来。浸透的糯米在石磨里碾成浆,雪白的汁液顺着凹槽流进布袋,挂在房梁下沥水,像一个个沉甸甸的月亮。我最爱偷吃刚出锅的糍粑,热腾腾的糯米团裹着黄豆粉,烫得在嘴里直打转。外婆总笑着拍我的手:"小馋猫,这是要祭祖的。"

  午后,整个祠堂弥漫着蒸汽。男人们把石臼搬到天井,女人们围着方桌捏团子。王婶做的总是最圆润,她说是想着月亮捏的;李阿婆则偷偷在每个团子里埋粒花生,"让祖宗也尝尝鲜"。我们小孩负责点红——用筷子蘸了胭脂,在雪白的糍粑上戳出梅花印,像盖满一碟子邮戳。

  傍晚祭祖时,香烛的烟霭中,供桌上的糍粑渐渐凉透。但回家的路上,总有人往我兜里塞还温热的团子。月光下咬一口,甜糯里尝得到石臼的粗粝,那是几百年来未曾改变的温度与质地。

  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江南的一个小镇,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春节期间的习俗。

  春节,是我们家乡最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据说,这一天灶神要上天汇报人间的情况,所以人们会准备一些甜点和糖果,希望灶神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夜,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非常丰盛,有鱼、有肉、有各种蔬菜,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富足。饭后,大家会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午夜时分,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整个小镇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互相拜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孩子们则会拿着红包,兴奋地跑来跑去,分享着新年的喜悦。

  除了春节期间的习俗,家乡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习俗。比如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挂艾草。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成的,有咸的、有甜的,味道非常好。挂艾草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避病。

  中秋节,家乡的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有五仁的、莲蓉的、豆沙的……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享受着团圆的幸福。

  家乡的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的习俗都会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永远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