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上的家乡
巷口的老槐树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树皮的褶皱里藏着我童年的指纹。初夏的槐花落在青石板上,白得像撒了把碎雪,卖豆腐脑的阿婆推着木车走过,铜铃 “叮铃” 响着,惊飞了树梢的麻雀,鸟粪落在她的蓝布头巾上,她却笑着说:“这是树给的彩头。”
我家的老宅有两扇朱漆木门,门环上的铜绿浸着岁月的潮气。爷爷总在清晨坐在门槛上编竹篮,篾条在他膝间翻飞,偶尔抬头看巷子里的炊烟,烟柱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金。厨房的烟囱管是根老竹,内壁结着厚厚的炭垢,奶奶烧火时,火星从竹缝里窜出来,落在院角的青苔上,烫出小小的黑痕。
菜市场的石板路总带着湿漉漉的腥气。卖鱼的王婶挥着刀剖鲫鱼,鳞片溅在她的胶鞋上,闪着银光。“今天的河虾刚上岸,” 她用围裙擦着手喊,竹筐里的虾蹦跳着,溅起的水珠落在我手背,凉丝丝的像刚从井里捞出来的。拐角的糖画摊前总围着孩子,老师傅的铜勺在青石板上游走,糖浆凝成的龙鳞还冒着热气,某条小龙的尾巴被风吹得微微卷曲,像在摆动。
午后的茶馆飘着炒青的茶香。穿长衫的老爷子们围坐听书,紫砂壶的盖子随着说书人的惊堂木 “咔嗒” 作响。我趴在八仙桌底下捡瓜子壳,看见穿布鞋的脚踩着青花桌布的流苏,某只鞋的 toe 尖磨出了洞,露出里面的白布袜。突然有片茶叶落在颈窝,痒得直缩脖子,惹得满座大笑,惊得梁上的燕子扑棱棱飞起,翅膀扫过悬着的灯笼,红绸带在风里跳成小火苗。
深秋的晒谷场堆着金黄的稻穗。男人们挥着连枷打谷,“砰砰” 声震得草垛上的芦花簌簌落。我和小伙伴在谷堆里打滚,头发里缠满的稻壳要妈妈用篦子梳半天才干净,却仍偷偷藏几粒在口袋,夜里听它们在枕畔发出细碎的响动,像家乡在说悄悄话。场边的石碾子蒙着层薄霜,推起来咯吱作响,碾碎的谷糠混着桂花香飘过来,是隔壁张奶奶在晒桂花糖。
离乡那年,老槐树的枝桠被台风折断了半幅。我摸着树干上的裂痕,发现去年刻的歪扭 “家” 字还在,只是被新长出的树皮包了层边。阿婆往我包里塞了罐豆瓣酱,玻璃罐上贴着她写的 “想家时就拌饭”,字迹被酱油浸得有些模糊。火车开动时,巷口的铜铃声追着车厢跑,槐花落在窗台上,像片不肯离开的月光。
小城印记
家乡是座被江水环抱的小城,像襁褓中的婴儿蜷在群山的臂弯里。清晨的码头最先醒来,渔船的马达声惊散雾气,露出青石板路上未干的露痕。我总爱蹲在"王记"早点铺门口,看老板娘用铁勺舀米浆——那动作利落得像在给晨光称重,摊开的肠粉皮薄得能透出木蒸笼的纹路。
中山路的骑楼是永不褪色的明信片。二楼花窗里时而垂下晾晒的床单,被风鼓成远航的帆;时而又探出阿婆浇花的喷壶,水珠溅在霓虹招牌上,惊起一串七彩的光。修表匠陈伯的摊位藏在廊柱阴影里,他鼻梁上的放大镜片,每年夏天都会聚焦阳光,在檀木桌面上烧出新的焦痕。
最鲜活的是江畔夜市。日落时分,烧烤摊的炭火把整条堤岸染成橘红色。卖糖水的李婶总给我多舀一勺芋圆,她手腕上的银镯随动作叮当响,与浪花拍岸的节奏莫名合拍。有次城管来了,摊主们推着车四散,遗落的一只塑料拖鞋漂在江面上,成了夜航船的另类灯塔。
如今小城通了高铁,站前广场的喷泉会随车次到站变换水柱。但我知道,真正的家乡永远藏在老邮局斜角的裂缝里——那里年年春天都会钻出蒲公英,轻盈的种子带着小城的记忆,飘向未知的远方。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小山村,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刻着我童年的记忆。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整个村庄。公鸡的啼鸣声此起彼伏,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我常常站在家门口,看着袅袅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升起,在晨光中缓缓飘散。村口那棵老槐树是村民们纳凉的好去处,粗壮的树干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枝繁叶茂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家乡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春天,金黄的油菜花铺满山野,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花香;夏天,绿油油的稻田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秋天,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农民伯伯们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冬天,田野披上了银装,偶尔能看到几只麻雀在雪地里觅食。
村后的小溪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清澈见底的溪水欢快地流淌,我们常常在溪边嬉戏打闹,有时还会捉几条小鱼小虾。溪水冰凉透彻,夏天在这里泡上一会儿,暑气全消。溪边的鹅卵石被水流冲刷得圆润光滑,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家乡的人们朴实善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记得去年爷爷生病时,全村人都来看望,有的送来鸡蛋,有的带来自家种的蔬菜,那份温暖至今想起仍让我感动。
如今虽然离开了家乡,但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家乡的点点滴滴,那熟悉的乡音、浓浓的乡情,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我爱我的家乡,那里是我永远的根。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椒江,旧称海门,唐宋以来就成了浙中海上门户和贸易中心,近代有“小上海”之称。椒江区为台州市政府驻地,位于台州湾内椒江入海口,东濒东海,北界临海,西、南分别与台州市黄岩区、路桥区两城区相邻。
站在椒江城区东山公园的望海楼上,朝东看是一片美丽的大海,深蓝的海面上穿梭着一艘艘渔船和货船。海岸线上是一片规划整齐的工业园区,那里有一排排崭新的厂房,鳞次栉比。那里还设有国际集装箱运输码头,为浙江省的三大港口之一。
朝南望是路桥飞机场。这里经常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每天都有20架左右的飞机在这里着陆、起飞。大概有上千人从这里飞往中国的各个城市去经商、旅游、读书……
向西望是贯穿南北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它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巨蛇,远远伸向浙江的各个地方。通过这条公路,我们可以很快到达浙江的各个地区,这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朝北望能看到高高耸立的烟囱,那就是台洲发电厂。台州发电厂装机容量141万千瓦,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力基地。再朝旁边看,就是雄伟的椒江大桥,它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海面上。桥面上每天有成千上万来往的车辆。椒江大桥建成后,交通发达,使得两岸经济也变得活跃了,大桥附近地区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家乡最美丽的地方就属椒江城区的景色了,那里有一幢幢高大的楼房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布局。现在建造了很多公园,有市民广场、星星广场、江滨公园等等。
星星广场的喷泉最多,也最引人注目。它们形态万千,高的喷泉像一条巨龙腾空飞起,矮的喷泉像一朵朵荷花在水中开放,粗的像一根顶天立地的大圆柱,细的喷泉像一根银色的铜丝。最奇怪的是跳跃式喷泉,它像一个小孩子一步接着一步跑,又像海豚在天空跳跃。
市民广场的喷泉,气势非凡。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它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旋律一阵阵地喷起,显得很有气势。有阳光的时候简直就成了人工彩虹了。
喷泉给家乡带来了流动的快乐,我爱喷泉,我更爱我美丽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