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诚信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诚信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讲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哄孩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妻子回来后,曾子真的要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只是哄孩子玩的。"曾子却说:"对孩子也不能失信,如果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相信我们的话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诚信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哪怕是对孩子的一个承诺。
诚信不仅体现在个人品德上,更体现在社会交往中。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告诉我们,政府只有取信于民,政策才能顺利推行。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教训则警示我们,失去诚信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现代社会,诚信更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作为学生,我们更要从小培养诚信意识。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都是在为未来的人生打下诚信的根基。诚信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我们用心浇灌,它就会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让我们铭记:诚信是金,比金钱更珍贵;诚信是宝,比珠宝更无价。只有坚守诚信,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阳光下的约定
文具店的玻璃柜里,那支带樱花图案的钢笔总在阳光下发亮。我攥着皱巴巴的五元钱在柜台前站了很久,指尖被纸币的毛边硌得发痒 —— 还差三元才能买下它。
“我先替你垫着,” 店主陈叔把钢笔放进纸袋,他的指甲缝里还沾着油墨,“下次路过再给我就行。” 我捏着纸袋往家跑,听见背后传来算盘珠子的轻响,像在为这个约定打拍子。
可第二天我就发起了高烧,等病好时,已经把还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两周后路过文具店,看见陈叔正弯腰给一个小男孩找零,柜台上的玻璃罐里插着支一模一样的樱花钢笔。我的脸突然发烫,像被阳光晒得过火。
“陈叔,对不起,” 我把三元钱放在柜台上,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我忘了……” 他却笑着摆摆手,拿起那支新钢笔递给我:“这是奖励你的,能记得回来,比什么都强。” 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的白发上,竟比钢笔上的樱花还耀眼。
后来我才知道,陈叔的店总有人赊账,他从不用本子记。“人心就是最好的账本,” 他擦着柜台说,“信得过才会赊,记着还才叫诚。” 现在那支樱花钢笔还插在我的笔筒里,每次写字时,都像能听见陈叔的算盘声,在心里轻轻提醒:有些约定,比金钱更重,比时光更久。
秤星里的良心
巷口的张记杂货铺有杆老式铜秤,秤盘边沿磨得发亮,像枚被岁月抚摸的铜钱。张爷爷总说:"这秤上的星子,就是做生意的良心。"
去年腊月,我帮妈妈去买白糖。张爷爷颤巍巍地添砝码时,秤尾突然翘起一粒冰糖。我正要伸手,他却按住我的手腕:"慢着。"只见他取下最小的砝码,换成一枚硬币,秤杆这才稳稳持平。冰糖在他掌心晶莹剔透,映着老人浑浊却清亮的眼睛。
前天放学,我看见他儿子对着新买的电子秤发愁——批发市场的老板多算了三斤龙眼钱。"爹,这点误差不算啥。"张爷爷却摸出老铜秤,一颗颗复称起来。夕阳透过塑料棚,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铜秤的投影恰巧落在"童叟无欺"的旧牌匾上。
今早杂货铺没开门,门口却摆着那杆擦得锃亮的铜秤,秤盘里躺着几颗沾露水的桂圆。路过的人都说,张爷爷住院前还念叨着要给东头李婆婆补二两枸杞钱。这杆称过油盐酱醋的老秤,原来还称得出人心的分量。
诚信,人生的基石
诚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又似一把钥匙,开启成功的大门。在人生的旅途中,诚信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数学竞赛。比赛前,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然而,比赛过程中,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解不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急得满头大汗。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同桌的答案。我的手不自觉地伸了过去,想要偷偷抄下来。就在这时,我耳边响起了老师的话:“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我停住了手,深吸了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能作弊。我重新审视题目,努力回忆老师讲过的内容,终于在最后一刻解出了答案。
比赛结束后,我虽然没有得到第一名,但我心里却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用自己的诚信,赢得了内心的平静和尊重。老师公布成绩时,虽然我没有名列前茅,但我看到老师眼中赞许的目光,听到同学们真诚的掌声,我知道,我做对了。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它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底线,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诚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时刻提醒我们走正路,做好人。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守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一生的信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