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作文
"叮——"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小区里那棵老槐树上的鸟巢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这声音让我想起去年冬天,那个让我心头一颤的发现。
那天放学回家,我像往常一样经过小区花园。突然,灌木丛里传来一阵微弱的"啾啾"声,像是在呼唤什么。我蹲下身,拨开茂密的枝叶,发现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麻雀正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它的羽毛凌乱不堪,右翅无力地耷拉着,眼睛里盛满了恐惧和无助。
"别怕,我来帮你。"我轻声说着,小心翼翼地捧起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小麻雀在我手心里微微发抖,却依然固执地发出微弱的叫声,仿佛在呼唤着什么。我这才注意到,不远处的草丛里,一只成年麻雀正焦急地跳来跳去,时不时发出急切的鸣叫。
我赶紧跑回家,找出一个纸盒,在里面铺上柔软的棉花。妈妈帮我找来小米和清水,爸爸则仔细检查了小麻雀的伤势。原来它的翅膀受了伤,需要好好休养。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小家伙成了我们家的特殊成员。每次我靠近纸盒,它就会发出欢快的"啾啾"声,像是在欢迎我。
渐渐地,小麻雀的伤势好转了。有一天清晨,当我像往常一样去看它时,发现纸盒空了。窗台上,几片羽毛轻轻飘落。我跑到阳台上,看见那只康复的小麻雀正在低空盘旋,时不时发出清脆的鸣叫。突然,它朝着远处飞去,很快融入了一群麻雀中。我听见它欢快的叫声,仿佛在向同伴们讲述这段奇妙的经历。
现在每当我走过小区花园,总会想起那只受伤的小麻雀。它的呼唤让我明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更应该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回应那些微弱的呼唤。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呼唤着世界的温柔与善意。
槐树下的呼唤
老槐树的影子刚铺到消防队门口时,总能听见李奶奶的呼唤声。“小王 ——” 她的声音裹着槐花香,从院墙上探出来,惊得槐花瓣簌簌往下掉,落在王叔叔擦得锃亮的消防车顶上。
那天我蹲在爬山虎墙下数吸盘,李奶奶的呼唤声突然带了点急。“快来帮我看看!” 她的拐杖头在青石板上敲出 “笃笃” 声,我跑过去时,看见她正踮脚够窗台上的花 —— 那盆薄荷草是研学那天从溪涧边移来的,叶片上还留着周老师掐出的小印子,此刻正被风吹得歪歪倒倒。“这草听惯了溪涧的水声,” 她往我手里塞了把小铲子,“你帮我把它挪到槐树底下,说不定能长得精神些。”
王叔叔扛着梯子从队里出来时,李奶奶的呼唤又响了。“别爬那么高!” 她站在爬山虎墙下仰着头,拐杖尖指着墙顶的枯枝,“那几根枯藤别碰,上周小雨刚用布袋绳缠好的。” 王叔叔笑着往下探身,手里的剪刀悬在半空:“知道啦李奶奶,您的话比这爬山虎的吸盘还牢。” 阳光从叶缝里漏下来,把他的影子钉在墙上,和爬山虎的卷须缠成一团。
上周暴雨过后,我听见周老师在槐树下呼唤我们。“快来看!” 她的茉莉发绳在风里晃,指尖点着泥土里冒尖的绿芽 —— 是之前埋的橡果,芽尖嫩红,像裹了层朝霞。“你们听,” 她把耳朵贴在泥土上,“这是小芽在呼唤太阳呢。” 小雨蹲下来,也把耳朵凑过去,马尾辫扫过薄荷草的叶片,惊起串细碎的露珠。
现在每次路过老槐树,总觉得风里藏着好多呼唤声。是李奶奶喊王叔叔吃槐花糕的声,是周老师叫我们看新芽的声,是小雨对着橡果芽小声说话的声。这些声音混在槐花香里,落在爬山虎的绿墙上,像给日子系了串铃铛,轻轻一碰,就叮叮当当地响,把每个寻常的日子都唤得暖烘烘的。
远山的呼唤
护林员老李的木屋墙上,挂着一只磨损严重的铜哨子。哨绳已经泛黑,但金属表面却被摩挲得发亮,像抹了层桐油。"这是喊山用的,"他见我盯着看,便摘下来递给我,"吹吹看。"
我鼓起腮帮子用力一吹,却只发出声闷响。老李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得用巧劲。"他接过哨子,深吸口气,忽然迸出一串清越的颤音。哨声在山谷间弹跳,惊起一群白颈鸦。更神奇的是,几秒钟后,远处竟传来相似的哨音回应,接着更远的山头也响起回声,整座山仿佛突然活了过来。
"是守松林的张老头和瞭望塔的小赵。"老李眯着眼望向远方。他告诉我,这是他们三十年前约定的暗号:三长两短表示平安,连续急促则是求救。有年冬天大雪封山,就是靠这哨声找到摔进沟里的伐木工。"现在都有对讲机了,"他摩挲着哨子,"可老伙计们还是爱听这个。"
第二天巡山,我在悬崖边发现棵被雷劈过的古松。老李突然掏出哨子,吹出段复杂的节奏。片刻后,对面山崖传来回应,他点点头:"告诉老张,这棵树还能救。"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他灰白的鬓角上,我突然明白,那些哨声不仅是信号,更是穿越时光的牵挂。
下山时我频频回望。层峦叠嶂间,似乎仍有哨音在回荡——那是山与人的古老契约,是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早已失落的语言。老李送我的桦树皮哨子正贴在胸前,虽然我还吹不成调,但总有一天,我的呼唤也能被某座青山记住,成为它年轮里的一圈印记。
呼唤作文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许多声音在呼唤着我们。这些呼唤或许是来自大自然的低语,或许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或许是来自社会的期待。而我,最想回应的,是来自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呼唤。
小时候,我常常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快回家吃饭了!”那是一种温暖的牵挂,让我在玩耍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当我听到这声呼唤,就会放下手中的玩具,飞奔回家。那时,我还不明白这声呼唤背后的意义,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回家的快乐。
长大后,我开始听到另一种呼唤。那是来自社会的期待:“年轻人,要有责任感,要为社会做贡献。”这种呼唤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我开始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能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做点什么。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声呼唤就会在我耳边响起,激励我继续前行。
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来自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呼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被各种利益和诱惑所迷惑,忘记了初心。而我,却始终记得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人。”这声呼唤让我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原则,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在面对他人时能够充满善意。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人站着,而旁边的座位却被一个年轻人占着。我本想提醒那个年轻人让座,但又有些犹豫。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内心深处的那声呼唤:“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于是,我鼓起勇气,对那个年轻人说:“叔叔,麻烦您给这位老人让个座吧。”年轻人听了,有些不好意思,赶紧站了起来。老人感激地看着我,我也感到无比欣慰。那一刻,我明白了,内心的呼唤是我们行动的动力源泉。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呼唤。有的呼唤让我们感到温暖,有的呼唤让我们感到压力,有的呼唤让我们感到迷茫。但无论哪种呼唤,我们都要用心去聆听,去感受。因为,每一声呼唤都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人生。
我希望,我们都能听到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呼唤,都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勇敢前行。让我们用爱去回应爱,用善去回应善,用美去回应美。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