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上的家乡味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5/8/30 23:01:00   移动版

  每次回到家乡,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沿着老街的石板路慢慢走。青灰色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透亮,缝隙里还留着雨后的湿润,踩上去 “咯吱” 作响,像一首唱了多年的童谣,唤醒我心底最柔软的记忆。这条石板路,藏着我对家乡最真切的眷恋。

  石板路的起点,是张奶奶的糖糕摊。从我记事起,张奶奶就守着这个小小的摊子,清晨五点多,巷子里就飘起了糖糕的甜香。她的糖糕都是现做现炸,面团在她手里揉得韧劲十足,裹上白糖和芝麻,放进滚烫的油锅里,不一会儿就鼓成了金黄的小圆球。我总爱攥着几毛钱,踮着脚尖趴在摊子前,看着张奶奶用竹筷把糖糕捞出来,沥掉油,装进油纸袋里。咬一口,外酥里软,甜而不腻,温热的气息从喉咙暖到心里。张奶奶总笑着说:“慢点吃,不够奶奶再给你炸。” 她的笑容和糖糕的香甜,成了我童年最温暖的底色。如今再去买糖糕,张奶奶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但摊子依旧热闹,排队的不仅有老街坊,还有不少特意从外地回来的年轻人,大家都说:“就想念这口家乡的味道。”

  石板路的中段,是巷子里的老槐树和邻里们的 “聚集地”。夏天的傍晚,大人们搬着竹椅坐在槐树下乘凉,摇着蒲扇拉家常,话题从庄稼的收成聊到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我们小孩子则围着槐树追逐打闹,或者爬上树摘槐花,把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塞进嘴里,清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有一次我发烧了,爸妈不在家,隔壁的王爷爷二话不说,背着我就往卫生院跑,汗水浸湿了他的背心,却一路都在安慰我:“别怕,马上就到了。” 在这条巷子里,没有陌生的邻居,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互相分享,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手帮忙。这种浓浓的人情味,是家乡最珍贵的礼物。

  这些年,家乡变了不少。石板路的尽头修起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路边盖起了整齐的居民楼,超市、学校、医院一应俱全。但老街的石板路却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成了家乡的 “文化地标”。去年,政府还对老街进行了改造,在石板路两旁挂起了红灯笼,墙上绘上了反映家乡历史的壁画,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沿着石板路品尝小吃、感受民俗。看着家乡既保留了老味道,又焕发了新活力,我心里满是自豪。

  临走那天,我又走了一遍石板路。张奶奶的糖糕摊依旧飘着甜香,老槐树下还有几位老人在聊天,石板路上的 “咯吱” 声依旧熟悉。我知道,无论走多远,家乡的石板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温情,都会永远牵挂着我。因为这里不仅是我生长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归宿,是我无论何时想起,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力量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