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转来的同学林晓,大家以后要互相帮助。” 班主任话音刚落,门口那个扎着低马尾、穿着洗得发白校服的女孩,便怯生生地抬起头,眼神里满是紧张与不安。看着她攥紧衣角的样子,我忽然想起自己刚上小学时的局促,心里暗暗想着:一定要让她尽快融入我们班。
林晓被安排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整整一个上午,她都低着头,课间也独自趴在桌子上,不跟任何人说话。午休时,我看到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干硬的馒头和一小袋咸菜,默默地啃着。同桌小雨碰了碰我:“她好像没带像样的午饭。” 我想起妈妈早上给我装的红烧肉和米饭,犹豫了一下,还是端着饭盒走到她面前:“林晓,我妈妈做的红烧肉太多了,我吃不完,咱们一起吃吧?” 她愣了一下,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小声说了句:“谢谢。” 那顿饭,我们聊了几句关于课本的话题,她的话虽然不多,但脸上的拘谨少了一些。
真正让林晓打开心扉的,是一次美术课。老师让大家画 “我的好朋友”,林晓拿着画笔,却迟迟没有下笔。我猜她是因为刚来没朋友,便拉着小雨、班长一起走到她的座位旁:“林晓,我们当你的模特吧!” 我们摆出各种搞怪的姿势,逗得她忍不住笑了起来。画画时,她不小心把颜料弄到了衣服上,急得快哭了。小雨立刻从书包里拿出湿纸巾帮她擦,班长还说:“没关系,我也经常弄脏衣服,我妈妈说用肥皂就能洗干净。” 那节美术课结束后,林晓主动把画好的画送给我们,画上的我们笑得格外灿烂。
从那以后,大家都主动关心林晓:有人借她课堂笔记,有人邀请她一起跳皮筋,有人在她忘记带文具时递上笔和本子。渐渐地,林晓的话多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有一次班会课,老师问她在新班级的感受,她红着眼圈说:“谢谢大家对我的照顾,这里就像我的家一样温暖。” 说完,她深深鞠了一躬,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看着林晓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我忽然明白,善待他人其实很简单:一句真诚的问候,一次主动的分享,一个善意的帮助,都能像一束光,照亮别人的心房。而当我们送出善意时,自己也会收获满满的快乐。就像班里的那句标语写的:“善意是会传递的暖阳”,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善意,我们的集体就会充满温暖,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