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者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5/8/31 20:35:00   移动版

  秋风掠过田野,卷起麦茬的清香。我跟在祖母身后,学着她的样子,弯腰,拾起散落在垄沟里的麦穗。阳光把她的银发镀成金丝,那佝偻的脊背,像一座沉默的拱桥。

  这曾是这片土地上最寻常的景象。而今,联合收割机轰鸣而过,颗粒归仓,大地只剩整齐的茬口。祖母却依然坚持在每个收获后的午后,来田里走一走,捡拾那些被钢铁巨兽遗漏的、零星的馈赠。

  “奶奶,现在谁还捡这个呀?”我曾看着她费劲地直起腰,将几近空无一物的簸箕展示给我,不解地问。

  她只是笑笑,用粗糙如麦壳的手擦去额角的汗,说:“娃娃,你不懂。这不是捡麦穗,是谢恩。”

  谢恩?我看着她手中那寥寥几根、瘦小干瘪的麦穗,更加困惑。它们甚至凑不够一碗粥。

  直到那个黄昏。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将麦穗收起,而是带着我走到田埂尽头的一棵老槐树下。那里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庙,简陋得只剩几块青石。祖母将当天拾到的所有麦穗,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石台前。然后,她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嘴里喃喃低语。

  风声、虫鸣、远处村庄的狗吠,忽然都静了下来。我听见祖母极轻的声音:

  “土地爷,今年的收成好,娃娃们都能吃饱。这是机器落下的,给您捡回来啦。您也尝尝新……”

  那一刻,仿佛有闪电掠过我的脑海。我骤然明白了“谢恩”的含义。

  祖母哪里是在捡麦穗?她是在进行一场古老而虔诚的仪式。她弯下的每一次腰,都是对大地最深的鞠躬;她拾起的每一粒麦,都是对收获最小的计量单位。她用这种近乎固执的、最原始的方式,代替不能弯腰的联合收割机,向土地表达着最后的、微不足道却无比郑重的感谢。

  她感谢风调雨顺,感谢泥土的馈赠,感谢阳光和雨露,感谢这一切的理所当然。

  夕阳西下,为她和她面前那一小撮金色的麦穗勾勒出温暖的光晕。那个画面,像一帧古老的壁画,庄重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自那以后,我理解了何为“感恩的心”。

  它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谢谢”,不是节日里程式化的祝福。它是祖母佝偻的脊背,是与土地接触的赤诚,是将被遗忘的麦穗郑重拾起的姿态。是对万物馈赠的敏锐察觉,是对一切“理所当然”的深深敬畏。

  如今,祖母已走不动远路。而我,会在每个秋天,代她去那片田里走一走。

  弯腰,拾起一根被遗忘的麦穗。这个动作,让我听见泥土的心跳,让我懂得碗中餐的千钧之重。

  我将麦穗放在老槐树下,替我的祖母,也替我们这不再弯腰的一代人,完成最后一次谢恩。

  感恩的心,原来就藏在这最深、最沉的弯腰里。它让我们在奔赴星辰大海时,永不忘记,生命最初的养分来自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