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找个对手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5/9/4 21:13:00   移动版

  山城的雾总是很浓,像化不开的奶盖压在江面上。我的青春期就在这雾气里昏昏欲睡,直到高二文理分科,成绩单像一记耳光打醒了我——理科排名198。这个数字像锈钉般扎进眼里。

  真正的刺痛来自周末返校。公交车上,我听见两个男生闲聊:“这次理科第一又是陈叙吧?”“当然,甩第二名二十分呢。”他们语气平常,仿佛在说“明天会下雨”。那个名字第一次像锥子扎进耳膜。

  我决定找到这个叫陈叙的影子对手。通过层层打听,我知道了他:永远坐在第一考场一号,刷题用自编的习题集,下课总在办公室问问题。我把他变成符号:A4纸打印的作息表贴在床头,他五点起我就四点五十起;他刷三本题我就刷五本。

  第一次月考,我进步50名。148名,离他依然遥远。但那个清晨对镜洗漱时,我发现自己眼神变了——不再是雾气的灰蒙,而是淬火的钢蓝。

  最艰难的是高三冬天。流感击倒了我,体温在39度徘徊。母亲劝我休息,我却在退烧的第二天凌晨挣扎到书桌前。窗外漆黑如墨,我想象此刻陈叙一定在刷题。这个虚构的对手像悬在头顶的剑,逼出我骨血里最后一丝狠劲。

  奇迹发生在高考放榜日。我颤抖着输入准考证号——全市第38名。兴奋过后却是巨大的空落,那个支撑我两年的人,即将失去意义。

  直到大学开学典礼,我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结束时,一个清瘦的男生走来:“你是重庆来的?我一直记得你,每次月考都追在我后面,让我不敢松懈。”

  世界突然静止。原来我虚构的对手,也一直在虚构着我。我们像剑与盾彼此打磨,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共同劈开了青春的迷雾。

  给自己找个对手,就是给自己找一面镜子。镜中或许是对手咬牙切齿的脸,但镜面反射的,终究是自己不甘平庸的瞳孔。感谢那个未曾谋面的陈叙,他让我发现:最强大的对手,从来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