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考试结束的那天下午,我抱着妈妈刚买的初中语文课本,坐在书桌前翻了又翻。看着扉页上 “七年级上册” 的字样,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 为了能更快适应新阶段,我决定提前预习初中生活。
在此之前,我对初中的印象只停留在哥哥的描述里:“科目多、作业难,还要上晚自习。” 为了消除这份陌生感,我先从学习内容入手。翻开语文书,发现里面不仅有古诗古文,还有篇幅更长的记叙文和说明文。我试着朗读《春》这篇课文,跟着注释理解生词,还模仿课后题的问法,自己写了几句阅读感悟。数学课本里的 “有理数”“代数式” 是全新的概念,我借来哥哥的笔记,对着例题一点点琢磨,虽然有些地方还是似懂非懂,但至少不再像初见时那样茫然。
除了课本知识,我还主动向哥哥请教初中的校园生活。他告诉我,初中课堂节奏更快,老师不会像小学那样反复督促,需要更自觉的学习习惯。于是,我开始制定每日计划表:早上背 10 个初中英语单词,下午用 1 小时预习数学新课,晚上整理当天的预习笔记。起初很难坚持,总想偷懒玩手机,但一想到初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就又重新拿起课本。
妈妈见我认真,特意带我去了即将就读的中学。站在教学楼前,我看到穿着校服的学长学姐们抱着书本匆匆走过,操场上有同学在打羽毛球,图书馆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那一刻,我对初中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回家后,我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问整理成清单,打算开学后向老师请教。
如今,我已经完成了语文和数学前两单元的预习,不仅熟悉了部分知识,还养成了规律的学习习惯。我明白,预习不是为了提前掌握所有内容,而是为了让自己在面对新阶段时更从容。这份提前做好的准备,就像给即将启航的小船扬起了风帆,让我有信心迎接初中生活的每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