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的面孔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5/9/12 8:48:00   移动版

  那年初冬,市美术馆来了一幅名画复制品——《犹大之吻》。同学们挤在画前指点嬉笑,唯有陈默站在角落,脸色苍白如纸。画中犹大的侧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扭曲,那双眼睛里盛着的不是纯粹的邪恶,而是某种更复杂的东西——恐惧、悔恨,还有一丝诡异的虔诚。

  陈默是我们的“犹大”。因为上学期期末,他向老师报告了几个翻墙去网吧的同学。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就连被轻罚的当事人也很快遗忘,唯有“告密者”的标签像火漆般烙在他身上。课间操时,他的周围会自动形成真空地带,仿佛他身上带着某种传染性的厄运。

  美术课成了唯一的例外。老师让我们临摹名画细节,我恰好坐在陈默旁边。他选择了犹大的手——那双即将拥抱基督却又即将背叛的手。我偷看他作画,惊讶地发现他在颤抖。“你觉得犹大为什么背叛?”他突然问我,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我说也许为了银币吧。他摇摇头:“你看他的眼睛,他不是恨,是太爱了。爱到害怕自己的爱不够纯粹,所以干脆用背叛来证明什么。”

  那天放学,我看见陈默在空教室里对着画板哭泣。后来才知道,他举报的同学里,有他最好的朋友。那个男孩父母离异,整天泡在网吧,成绩一落千丈。陈默试过一切办法,最后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我宁愿他恨我,也要他好好活着。”他说这话时,脸上有种与年龄不符的悲壮。

  许多年后,我在博物馆看到卡拉瓦乔的另一幅画:《被斩首的犹大》。画家残忍地描绘了叛徒的结局,可我却在那张痛苦的脸上看到了陈默的影子。原来每个犹大都有自己的福音,每张叛徒的面孔都曾是天真的信徒。我们轻易给人贴上标签,却从不问标签背后的故事。

  犹大的面孔从来不是单一的。它是所有在爱中迷茫、在信仰中挣扎的人的共同肖像。而真正的背叛,或许不是那一个吻,而是我们轻易将一个人钉死在“叛徒”的十字架上,却拒绝聆听他灵魂的争战。在审判之前,我们都该想一想:如果我在那个夜晚,拿着那袋银币,我会不会成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