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处,藏着一个关于脚印的秘密。那年暑假,父亲执意带我回老家,说要让我认识一下“真正的路”。我不以为然——城里平坦的柏油路走了十二年,何须到这荒山野岭学走路?
祖父见我来,浑浊的眼睛亮了。他拄着拐杖,执意要带我去看一条“老路”。那是一条被废弃的驮道,蜿蜒在黄土崖壁上,像一道深刻的皱纹。崖壁上布满了坑洼——深深浅浅,错落有致。“这是驴蹄印。”祖父的手抚过那些岁月的刻痕,“驮盐的驴队走了几百年,踏出了这些脚印。后来的驴子都知道,把蹄子放进这些坑里,最省力,最安全。”
我蹲下身,仔细端详。那些印记被风雨磨得光滑,最深的地方能容下半个拳头。每一代驴子都走着完全相同的路线,踩着祖先的脚印,重复着完全相同的旅程。它们确实很少摔跤——因为每一步都有现成的坑洼可循。
“可是爷爷,”我终于忍不住问,“它们为什么从来不试着走新路呢?”
祖父愣住了,拐杖在黄土里陷得更深。风从沟壑间吹过,扬起千年的尘埃。
那个下午,我独自爬上一处从未有人迹的陡坡。没有现成的脚印可循,我必须自己选择每一个落脚点,测试每一块岩石的稳固。摔了三跤,手肘擦破了皮,但当我站在山顶,看见夕阳为整条沟壑镀上金光时,忽然明白了什么。
那些驮盐的驴子确实聪明,它们懂得借鉴前人的经验规避风险。但千百年来,它们只是重复着相同的路径,看着相同的风景,驮着相同的货物。从来没有一头驴想过:也许山那边有更短的路,也许可以驮些别的东西,也许不必永远做一头驮货的驴。
踏着前人的脚印,确实可以少摔跤。但若所有人都只知循迹而行,世界上便永远不会出现新的路径。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前人的智慧指引,却也不能被既有的足迹困住脚步。有时候,真正重要的不是不摔跤,而是即使可能摔跤,也要勇敢踏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步。
夕阳西下,我在那片从未有过脚印的坡地上,留下了第一行歪歪扭扭的足迹。我知道,总有一天,风雨会抹平这些痕迹。但拓路的精神一旦觉醒,就再也不会被黄土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