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起,彼岸的风铃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5/9/24 20:50:00   移动版

  楼下装修的电钻声像一只暴躁的巨蜂,试图刺穿我的耳膜。我熟练地戴上降噪耳机,世界瞬间坍缩为一片真空。我迷恋这种绝对的静,它让我觉得安全,觉得现代。可每当夜深人静,摘下耳机,一种庞大的、令人心慌的虚无所织成的静,又会将我吞没。我意识到,我隔绝了噪音,也一并杀死了声音里潜藏的世界。

  于是,那个暑假,我逃也似的去了黔东南的苗寨。

  起初,是另一种煎熬。木楼吱呀、夜虫合鸣、溪水潺潺,这些“自然的白噪音”于我并不比电钻友善。它们无休无止,蛮横地宣告着存在,让我这具被规训的城市灵魂辗转难眠。直到那个午后,我循着一条被荒草啃食的小径,走到寨子尽头的风雨桥。热风穿过桥廊,了无生气。我瘫坐在凉亭里,几乎要与这沉闷的寂静融为一体。

  就在那时,一声极轻微、又极清脆的“叮铃”,乘着下一阵风,滑入我的耳廓。

  我怔住了,下意识地屏住呼吸。风停了,那声音也消失了,仿佛一个幻觉。正当我准备放弃时,风又起,那声音便再次响起,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声,而是细碎的一串,像一把水晶珠子,被看不见的手轻轻抛洒在玉盘上。我循声望去,在桥檐最远的翘角下,悬着一串用山竹和贝壳雕成的风铃,古旧得已看不出本色。

  我闭上眼睛。这一次,我不再抗拒。以那风铃为锚点,整个世界的声音仿佛被骤然唤醒,有序地向我涌来。风铃的清脆是高悬的星辰,底下是绵厚的土地——那是牛群归栏的闷哼,是远处舂米的咚咚声;风铃的灵动是山间的溪流,两旁是繁茂的枝叶——那是妇人们浸染蓝靛时搅动水波的哗啦,是火塘里柴火毕剥的轻语。它们不再杂乱无章,那风铃声像一位指挥家,将它们梳理成一首宏大的、安宁的交响。

  我忽然落下泪来。我一直在用耳机寻找一片虚无的静土,却忘了,真正的宁静,从来不是万籁俱寂,而是心若磐石,能于万千潮汐声中,清晰地辨认出彼岸那一缕清音。

  那一刻,我听见的,不只是风铃。我听见的,是时间流过木纹的耐心,是生活本身沉稳而欢愉的脉搏。那来自彼岸的清脆之音,荡涤了我耳中的尘嚣,为我指出一条回归宁静的路径——它不在别处,就在与这片土地、这种节奏的和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