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黄昏,我独自爬上教学楼的天台,看着手中的成绩单在风中颤抖。物理试卷上鲜红的“58”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我隔绝在航天大学的梦想之外。
就在我几乎要将试卷揉成一团时,身后传来温和的声音:“有时候,梦想需要逆风才能起飞。”
是教地理的陈老师。他指着天空中盘旋的鸽子说:“你看,它们起飞时总要逆风。风越强,翅膀张得越开,飞得越高。”
“可是我的物理……”我攥紧试卷,声音哽咽。
“知道钱学森吗?”陈老师靠在栏杆上,“他在美国被软禁五年,却在那间不能出门的屋子里写出了《工程控制论》。那五年,就是他的逆风期。”
夜幕缓缓降临,第一颗星出现在天际。陈老师继续说:“所有的阻力,都是梦想在考验你够不够坚定。风越大,翅膀越要用力。”
那天之后,我在书桌前贴了一张纸条:“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物理题依然很难,但每当我想要放弃时,就会想起那个黄昏,想起逆风飞翔的鸽子。我把错题本命名为“逆风集”,把每次失败都当作必须跨越的气流。
深夜的台灯下,我对着物理题一遍遍演算,仿佛能听见梦想在风中鼓动翅膀的声音。那些曾经让我畏惧的公式定律,渐渐变成了丈量天空的标尺。
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我的物理终于突破了瓶颈。不是因为突然开窍,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中,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逆风飞翔”——不是等待风停,而是在风中练就更强壮的翅膀。
高考那天,我在草稿纸上画了一只逆风的鸽子。走出考场时,夕阳正好,恍若一年前的那个黄昏。
如今,我如愿坐在航天大学的教室里,书桌上依然贴着那张逆风的鸽子。每当遇到难题,我总会想起陈老师的话:**真正的梦想,从来不怕逆风。因为逆风不是阻力,而是托举我们飞向更高处的力量。**
让梦想飞翔的秘诀,不是等待风平浪静,而是在任何风浪中都不收起翅膀。当别人在顺风中轻松滑翔时,我们要在逆风中奋力振翅——因为只有逆风,才能把梦想送到别人无法抵达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