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扬鞭自奋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5/10/9 18:25:00   移动版

  父亲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他亲手书写的条幅:“不用扬鞭自奋蹄。”七个大字,墨色深沉,如铁画银钩。

  小时候不懂其中深意,只觉得这字写得极有气势。父亲是村里的养牛好手,家里那头老黄牛在他的照料下,毛色油亮,耕田拉车从不懈怠。我问父亲:“别的牛都要鞭子赶着走,为什么咱家的牛不用鞭子?”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牛通人性。你真心对它好,它就知道该干什么。”

  直到那个夏天,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中考前的三月,父亲在山上砍柴时摔伤了腰。医生说至少要卧床三个月。正是春耕时节,稻田等着翻整,秧苗等着下地。母亲急得直掉眼泪,父亲却异常平静:“把牛照顾好,地不会荒。”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我就被院里的动静惊醒。隔着窗户,我看见了一生难忘的一幕——那头老黄牛正拉着犁具,一步一步地走向田埂。晨雾中,它步伐沉稳,不需要牵引,不需要驱赶,径直走向那片待耕的水田。

  更让我震惊的是,母亲告诉我,这不是第一天了。自从父亲卧床,这头牛每天清晨自己走出牛栏,到田里干活,晌午回来吃草,下午再去,直到日落。它耕地的路线,和父亲在时一模一样。

  我站在田埂上,看着它在晨曦中奋力前行的身影,忽然泪流满面。原来,真正的奋进不需要外在的驱策,而是内化成本能的责任。这头不会说话的牲畜,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真谛——当你的生命与另一片生命紧密相连时,奋进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父亲伤愈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牛栏里抱着老牛的脖子,久久不语。老牛温顺地蹭着父亲的手,眼睛里映着晨光。

  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坐在高考考场里,想起那个雾霭迷蒙的清晨。老牛的身影早已化作黄土,但那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却成为我生命中最深的烙印。原来,真正的成长,是把外界的期望转化为内心的灯火,然后循着那光,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