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斋笔记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5/10/18 20:24:00   移动版

  惊蛰前的冷雨最堪听。它不是夏日暴雨的锣鼓,也非秋雨的弦索,而是无数细针落在琉璃瓦上,绣出绵密如蚕食的声景。

  我特意熄了灯,坐在老宅的阶前。雨脚初沾青砖时发出“嗤”的轻响,像烧红的铁淬火;待砖面喝饱了水,雨声便转为“笃笃”的木鱼节奏。最妙的是积水从瓦当滴落檐下的过程——先悬作水晶帘,再碎成玉珠子,最后在石阶上绽开瞬息的白梅。

  忽闻邻院传来琵琶声。弹的是《月儿高》,却在雨声干扰下频频走调。有趣的是,滑音的瑕疵被冷雨接住,反酿出别样韵味。就像童年练字时,总有小飞虫溺死在墨汁里,师父说:“虫尸化作的涨墨,恰是字里最生动的部分。”

  子夜时分,雨声渐疏。这时才能听见更细微的动静:雨水顺着老墙的裂缝渗入墙根,唤醒蛰居的蚯蚓;满蓄的芭蕉叶不堪重负,突然将银珠倾泻给等待的蕨草。这些声响被雨洗得清澈,竟比白日的蝉鸣更显宁静。

  起身欲睡时,忽见书房窗台有本摊开的《楚辞》。雨水在“雷填填兮雨冥冥”处洇出墨晕,恰似两千年前的泪痕。我合上书页,听见最后雨珠从竹梢滑落,正滴中石缸里的睡莲——那“咚”的一声,原是春天在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