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上刺眼的红叉像一把把小剪刀,剪碎了我满心的期待。那是初二上学期的数学月考,我满心以为能拿到优异成绩,结果却以不及格告终。拿着试卷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挫折从不是成长路上的意外,而是每个人都要修满的必修课。

那阵子,我对数学学习变得格外抵触。上课不敢抬头看老师,作业总是拖到最后才动笔,遇到难题更是直接跳过。爸爸看出了我的沮丧,没有批评我,而是带我去了小区的篮球场。他指着场地上的篮球架说:“你看那些打球的人,谁没摔过跤?但摔得越疼,才越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怎么把球投得更准。” 爸爸的话像一记警钟,敲醒了沉浸在失落中的我。
我开始重新正视这次挫折。放学后,我不再急着回家,而是留在教室向老师请教错题;周末放弃了玩乐时间,把课本上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红笔标注,再找同学一起讨论。有一次,一道几何题困住了我,我画图、推导,反复尝试了五六种方法,直到深夜才终于找到解题思路。当算出正确答案的那一刻,心中的喜悦远远超过了之前的沮丧。
挫折带来的成长,不止体现在学习上。去年夏天,我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负责给独居老人送物资。起初,我总是因为紧张说错话,有位奶奶甚至因为我送错了药而有些生气。那次失误让我特别愧疚,也想过放弃。但想起数学学习中克服困难的经历,我还是决定坚持下去。我开始提前了解每位老人的需求,把要送的物资和注意事项记在小本子上,送物资时也放慢语速,耐心和老人聊天。渐渐地,老人们都喜欢上了这个 “有点笨拙但很认真” 的小姑娘,还有奶奶特意给我留了自己做的饼干。
如今再回头看,那次数学不及格的挫折,那次志愿者工作中的失误,都成了我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它们教会我正视不足,教会我坚持与努力,更让我明白:没有谁的成长一帆风顺,正是那些看似艰难的挫折,拼凑出了我们越来越优秀的模样。挫折这门必修课,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认真对待,终会收获满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