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运动会报名时,长跑项目的报名表前围满了人。看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攥着笔犹豫了 —— 我体能不算突出,上次体育课跑 800 米都累得气喘吁吁,要是报名 1500 米,会不会中途放弃,反而闹笑话?

“要不要试试?” 体育委员拍了拍我的肩膀,“你平时晨练很认真,说不定能行!” 我摇摇头,低头看着自己的运动鞋:“我怕自己坚持不下来,给班级拖后腿。” 回家后,我跟爸爸说起这件事,他笑着递给我一杯温水:“量力而行不是退缩,是清楚自己的边界;但尽力而为,是在边界内把潜力发挥到极致。你可以先试试,看看自己到底能跑多远。”
接下来的一周,我开始了试探性训练。第一天跑 1000 米,最后 200 米时腿像灌了铅,我咬着牙坚持到终点,瘫在草地上大口喘气;第二天调整节奏,放慢前半程速度,居然轻松跑完了 1200 米。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耐力在一点点提升,报名 1500 米的念头,也悄悄在心里发了芽。
比赛那天,声一响,选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没有跟风加速,而是按照平时训练的节奏,保持在队伍中间。跑到 800 米时,胸口开始发闷,耳边传来同学们的加油声,我想起爸爸说的 “尽力而为”,握紧拳头加快了摆臂。最后 300 米,我感觉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眼前有些模糊,可看到跑道旁挥舞的班级旗帜,我深吸一口气,拼尽全力向终点冲去。
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倒在地上,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心里满是成就感。班主任走过来,递给我一条毛巾:“你今天跑得很棒!知道自己的节奏,又拼尽了全力,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我望着天空,忽然明白,量力而行不是放弃挑战,而是不盲目逞强,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设定目标;尽力而为也不是蛮干,而是朝着目标全力以赴,不留下遗憾。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选择:是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其实,量力而行是认清自我的智慧,尽力而为是突破自我的勇气。就像这次长跑,我先通过训练判断自己的能力,再在比赛中拼尽全力,既没有因盲目挑战而受挫,也没有因胆怯而错过成长的机会。
或许,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在量力而行中找准方向,在尽力而为中实现价值。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用清醒的认知规划前路,用坚定的努力奔赴目标,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