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与实验楼相接处,藏着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这里没有规整的花坛,没有刻意的造景,只有一片自由生长的野草地,和一棵不知年岁的梧桐。梧桐很老了,树干要两个少年才能合抱,树皮皲裂成无数神秘的符文。

春天,野草最先感知地气回暖。不知名的草芽顶开松软的泥土,用新鲜的绿宣告主权。梧桐则沉稳得多,直到三月尽头,才在枝梢吐出茸茸的嫩叶。那时,我们总爱在树下背书,阳光透过新叶,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碎了一地的翡翠。
夏天的梧桐撑开巨伞,这里是全校最凉爽的地方。蝉鸣从密叶深处倾泻而下,织成一张声音的网。午休时分,总有学生溜到这里小憩,躺在草地上,看树叶如何把阳光剪成细碎的金箔。偶尔有鸟雀在枝桠间跳跃,震落一两片完整的阴影。
秋风一起,梧桐便开始它的盛大演出。叶片由绿转黄,再变成灿烂的金红,过程缓慢得像一场仪式。最美的是落叶时分,叶片旋转着飘落,在地上铺成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那是秋天最动人的声音。总有几个爱诗的女生,来这里收集最完整的叶子,夹在书页里,收藏整个秋天。
冬天的角落格外安静。梧桐褪尽繁华,枝干如铁画银钩,指向苍白的天空。下雪时,它是第一个披上银装的,每一根枝条都裹着茸茸的雪边。我们呵着白气在树下堆雪人,把红围巾系在树干上,像是给老朋友戴上节日的礼物。
这个角落见证过太多——晨读时专注的眉,考试前紧张的背诵,分别时无声的泪。梧桐的年轮里,大概刻满了一届届学子的秘密。
毕业前最后一个黄昏,我独自来到这里。夕阳把树影拉得很长,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我忽然明白,真正让我们眷恋的,从来不是宏大的建筑,而是这些承载了青春印记的角落。
梧桐静默,野草枯荣。这个不起眼的角落,收藏了我们最真实的悲喜,也见证着生命最安静的成长。它教会我们: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被忽略的寻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