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运动服上还未洗去的汗渍,我想起上个月那场跳绳比赛 —— 正是那次咬牙坚持的经历,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明白,什么是坚强。

学校要举办跳绳比赛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可真正开始练习才发现,每分钟 150 个的目标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刚开始练习时,我跳不到 50 下就气喘吁吁,手臂酸得抬不起来,脚踝也隐隐作痛。有一次,我因为脚下拌绳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着身边同学轻松跳跃的身影,我沮丧地坐在地上,心里冒出放弃的念头:“我肯定不行,还是别参加比赛了。”
体育老师看出了我的失落,走过来坐在我身边,指着不远处正在练习长跑的同学说:“你看他们,刚开始跑两圈就累得不行,可现在不也能坚持跑完全程了吗?坚强不是不害怕困难,而是害怕的时候还能继续往前走。” 老师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我沮丧的心情。我低头看着膝盖上的伤口,暗暗告诉自己:“不能就这么放弃,再坚持试试。”
从那以后,我每天放学后都会留在操场练习跳绳。为了克服体力不足的问题,我先从慢跑开始锻炼耐力;为了避免拌绳,我对着镜子调整跳绳的节奏和姿势,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有时候练到手臂发麻、小腿抽筋,我就坐在地上揉一揉,休息几分钟后继续跳。妈妈知道我在准备比赛,每天都会给我煮牛奶补充营养,还陪我一起制定练习计划:“今天先跳三组,每组 100 个,明天再慢慢增加数量。”
比赛那天,站在起跳线上,我的心怦怦直跳。随着哨声响起,我握紧跳绳快速挥动,耳边只剩下绳子 “呼呼” 的风声和自己的心跳声。跳到 120 下时,我的手臂又开始发酸,呼吸也变得急促,好想停下来休息。可我想起老师的话,想起这些天的坚持,咬着牙加快了速度。“加油!再坚持一下!” 观众席上传来同学们的呐喊声,我深吸一口气,拼尽全力跳完了最后几秒。
当裁判报出 “158 个” 的成绩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我知道,我战胜了那个容易放弃的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坚强 —— 原来只要不轻易退缩,一步一步坚持下去,就能跨过眼前的困难,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种在挫折中成长的力量,会一直陪伴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