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贾宝玉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5/4/9 22:09:00   移动版

  叛逆追光:贾宝玉的别样追求

  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贾宝玉宛如一颗格格不入的顽石,以其独特的叛逆姿态,奋力追寻着自由与平等的光芒。

  贾宝玉生于钟鸣鼎食之家,长于温柔富贵之乡,本应遵循家族既定轨迹,读书科举,走仕途经济之路,光耀门楣。然而,他却对这一切传统观念嗤之以鼻。他厌恶八股文章,视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为“禄蠹”,认为这些人被世俗的功名利诱蒙蔽了本心。他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即便父亲贾政严厉斥责,甚至棍棒相加,也未曾动摇他内心对自由灵魂的坚守。

  在那个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贾宝玉却展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他常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他眼中,女性身上有着纯真、善良与聪慧的特质,远胜被封建礼教熏染的男性。他与姐妹们一同在大观园中吟诗作画、嬉笑玩闹,关心她们的喜怒哀乐,为她们排忧解难。当金钏儿被王夫人打骂投井自尽后,贾宝玉悲痛万分,不顾贾府上下的规矩,偷偷前往祭奠,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封建等级压迫的抗议。

  贾宝玉的叛逆,并非无端的任性,而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深刻反抗。他渴望打破传统的枷锁,追求一种自由、平等、充满真性情的生活。尽管在那个时代,他的追求犹如逆水行舟,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他身上闪耀的叛逆精神,却如同一束耀眼的光,穿透了封建时代的黑暗,为后世留下了对自由平等不懈追求的宝贵精神财富。

  情牵大观园:贾宝玉的情感漩涡

  大观园,这座繁花似锦的女儿国,是贾宝玉情感的栖息地,也是他深陷其中的复杂情感漩涡。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堪称千古绝唱。他们自幼一同长大,两小无猜,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心灵契合。林黛玉的才情、敏感与纯真,深深吸引着贾宝玉。他们在花前共读西厢,在葬花时节互诉衷肠,彼此的情感在诗词唱和与日常相处中逐渐升华。贾宝玉深知林黛玉孤苦无依的处境,心疼她的多愁善感,也理解她对爱情纯粹的执着。在封建家族利益至上的背景下,他们的爱情注定充满波折。面对家族为他安排的与薛宝钗的婚姻,贾宝玉坚决反抗,他的心只属于林黛玉。然而,最终林黛玉泪尽而逝,贾宝玉也在痛苦与绝望中出家,这段爱情以悲剧收场,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除了与林黛玉的刻骨铭心之恋,贾宝玉与大观园中的其他姐妹也有着深厚的情谊。他敬爱端庄稳重的薛宝钗,欣赏她的博学多才和豁达大度,尽管二人在价值观上存在分歧,但薛宝钗的温柔贤淑也曾在贾宝玉心中留下痕迹。他与天真烂漫的史湘云一起谈诗论道,在她面前,贾宝玉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现自己的率真。还有性格泼辣的王熙凤,虽手段狠辣,但在贾宝玉眼中,她也有着精明能干的一面,他对王熙凤更多的是一种敬畏与好奇交织的情感。

  在大观园这个复杂的情感世界里,贾宝玉用心去感受每一位姐妹的独特魅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她们。他在情感的漩涡中徘徊挣扎,试图维护每一份珍贵的情谊。他的多情并非滥情,而是对美好人性与真挚情感的珍视。然而,封建家族的种种规矩和现实的无奈,最终将他的情感世界搅得支离破碎,只留下无尽的遗憾与叹息,供后人在品读《红楼梦》时,感慨万千。

  我喜欢贾宝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红楼梦》这曲悲歌中,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如一颗璀璨却又忧伤的星,深深吸引着我。

  贾宝玉出生于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贾家,家世显赫,一出生嘴里便含着一块儿玉石,因而得名,还常常被贾母宠溺。但他却与那些只知追求功名利禄的世家子弟截然不同。他不爱读圣贤之书,不屑于仕途经济,讨厌那些满脑子只有功名利禄、只为了做官的“禄蠢”。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他勇敢地发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挑战,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这种叛逆不群的个性让我由衷地钦佩。

  他尊重女性,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他眼里,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一片净土,他对待佣人跟对待自己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真心地与家里的姐妹和丫头们相处,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他的善良和对人性平等的追求,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犹如一股清泉,难能可贵。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与林黛玉之间真挚而纯粹的爱情。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情趣,彼此相知相惜。然而,在贾母、二夫人等的安排下,他和薛宝钗稀里糊涂地成了亲,最终导致林黛玉伤心过度而去世。这一悲剧结局让我为他们的爱情感到痛心疾首,也更加深了我对贾宝玉的同情和喜爱。

  贾宝玉的一生,是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中挣扎的一生,他的命运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和善良,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爱情。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个腐朽的封建社会,也照亮了我的心灵。我喜欢贾宝玉,喜欢他的叛逆、善良、痴情,他是我心中永远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