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港湾
父母的爱,像温暖的港湾,永远为我遮风挡雨。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每天早出晚归,默默扛起生活的重担。他不善言辞,却总在我需要时出现。记得有次我参加比赛失利,心情低落,父亲只是默默坐在我身边,递来一杯温热的牛奶,轻声说:“别灰心,下次一定行。” 简单的话语,却给了我无尽的力量。
母亲则像春日里的暖阳,细致入微地照顾着我的生活。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变着花样为我准备营养早餐。生病时,她彻夜守在床边,用温暖的手抚摸我的额头,那温柔的眼神,让病痛都减轻了许多。
父母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伟大的爱,这份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伴我一路成长。
《无声的雕塑》
父亲的手掌是一本打开的工具书。每个老茧都标注着页码:食指的硬块是修理自行车钢圈时磨出来的,虎口的裂痕源于那年寒冬抢修水管。他的指甲永远修剪得极短,边缘却残留着洗不净的机油黑,像铅笔画在素描纸上的阴影线。最动人的是掌心的纹路,纵横交错的沟壑间,藏着给我做木头手枪时留下的细碎刀痕。
母亲的皱纹会报时。晨起时眼角的细纹最明显,那是二十年如一日在灶台前被蒸汽熨出的年轮;午后阳光下的法令纹里,还卡着面粉的细末,像雪落在旧篱笆上。她总抱怨白发长得太快,却不知在我眼里,那缕挑染失败的银丝,恰似她年轻时辫梢系着的玻璃珠,在阳光下会突然闪亮。
他们用身体做我的记事本。父亲的背越来越驼,弧度精确如我小学课本书包的重量曲线;母亲的左耳有点背,正好是小时候我发烧哭闹时,她长期侧卧哄睡的那只。这些无声的变形记,比任何相册都更忠实地记录着我的成长。
上周搬家翻出旧物箱。父亲的工装裤口袋里还装着我的乳牙,母亲的红皮本里夹着我每个学期的收费单据。票据边缘的钢笔字迹已褪色,却仍能辨认出"希望"二字。此刻新家的落地窗前,他们正为窗帘轨道争执,阳光穿过他们扬起的白发,在地板上投下两株摇曳的芦苇影。
父母的爱
在我们的生命中,父母的爱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又似一汪源源不断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他们的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处处彰显。
我的爸爸是一个严父。他对我的学习和生活要求十分严格,给我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督促我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他还经常让我阅读课外书籍,了解课本之外的科学知识,这让我的玩耍时间大大减少。记得小时候,别的家长问我爸爸对我是否严格时,幼稚的我总会用力点头,表示爸爸特别严厉。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一道难题,思考了很久都没有思路,便想放弃。爸爸走过来,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我分析题目,一步一步地教我解题方法。在他的指导下,我终于解开了难题。当时,我心里虽然有些埋怨爸爸没有直接帮我,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爸爸的严格要求,让我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次考试后都能取得全班第一、第二名的好名次。我渐渐懂得了爸爸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为此,我对他真是感激不尽。
我的妈妈则是典型的慈母。她总是绞尽脑汁地做一些好吃的给我解馋。每周周末,她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洗我换下的脏衣服,第二天早上又把干净的衣服放在我的床头。特别是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有一次,我半夜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心急如焚,又是倒水,又是递药,半夜三更还要起来看看我的被子是否盖好。她一直守在我的床边,直到我的烧退了才安心睡去。看着妈妈疲惫的面容,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
父母的爱不仅仅体现在这些生活琐事中,还体现在他们为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上。七岁时,我想要学钢琴,父母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了一架钢琴,每周带我去佳木斯学习一次,来回需要坐四个小时的火车。从此,我踏上了漫漫的学琴之路。刚学琴的时候,老师嫌我小,必须妈妈陪我一起听课。可是,妈妈周六上班,周日才能陪我学琴,这样妈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休息日。久而久之,妈妈患了低血压。一个炎热的夏天,下了火车,妈妈对我说:“如果我晕倒了,你不要害怕,一会就会好的。”还有一次是在春节的前二天,我和妈妈起得很早,外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偶尔的亮光也能看清楚疯狂的烟炮向我怒号着,我和妈妈下了火车,乘108公交车去佳木斯大学学琴,人非常多,一个可恶的小偷毫不留情地把妈妈所有的钱都偷走了,我和妈妈站在冰天雪地里,欲哭无泪。只有求助爸爸开车把我们接了回去。就这样风雨无阻地坚持到现在。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在我的学琴路上花费的不仅是金钱,更多的是时间和精力。
父母的爱,有时是严厉的批评,有时是温柔的鼓励,有时是默默的付出。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源于他们对我们深深的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在爱的怀抱中健康成长。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爱,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的爱。同时,我也会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因为,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惜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