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5/7/31 9:11:00   移动版

  碗底的荷包蛋

  北风敲窗的冬夜,我缩在被窝里数暖气片上的水珠。额头烫得像揣了个小火炉,喉咙里像塞着团干棉花,每咽口唾沫都带着铁锈味。

  “吱呀” 一声门轴响,妈妈举着台灯走进来。橘黄色的光晕里,她的睡衣肩头洇着片湿痕,想来是刚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量个体温。” 她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八度,体温计冰凉的玻璃头贴上我脖颈时,她先用手心焐了焐。

  客厅的石英钟敲过十下,爸爸端着白瓷碗进来。碗沿冒着热气,葱花的香味混着淡淡的姜味钻进鼻孔。“快,趁热喝。” 他把我扶起来,在背后垫了床厚棉被。我捧着碗小口抿着,忽然咬到块滑嫩的东西 —— 是个荷包蛋,蛋黄流心的那种。

  “爸,你怎么知道我想吃这个?” 我含着半口蛋羹含糊地问。他挠挠头笑了,指节在我额头上轻轻敲了下:“你上次发烧,在医院走廊里盯着别人的饭盒直瞅,嘴里还念叨‘要是有溏心蛋就好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深夜,妈妈在厨房守了半小时,就为了等水开的瞬间把鸡蛋滑进锅里;爸爸翻遍了整个冰箱,才找到最后两个土鸡蛋。窗外的北风还在呼啸,但我裹着带着阳光味的棉被,嘴里含着流心的蛋黄,忽然觉得这场发烧也没那么难受了。

  第二天清晨,我在床头柜上发现个保温杯。拧开盖子,里面是晾得温温的蜂蜜水,杯底沉着几粒胖大海。杯沿贴着张便签,是妹妹歪歪扭扭的字迹:“姐姐喝药药,快快好。” 原来有些温暖从不用刻意说出口,就像碗底悄悄卧着的荷包蛋,藏在最平常的日子里,却能焐热一整个寒冬。

  一碗粥的温度

  秋雨敲打着窗棂,我蜷缩在被窝里,额头滚烫。感冒带来的眩晕感让整个世界都在旋转,只有床头那盏小台灯固执地亮着,像黑夜里的灯塔。

  "吱呀"一声,门被轻轻推开。妈妈端着白瓷碗走进来,蒸腾的热气在她眼镜片上蒙了一层白雾。她小心地坐在床沿,碗里的小米粥泛着金黄的光泽,米粒煮得恰到好处的绵软,上面漂着几颗红艳艳的枸杞。

  "慢慢喝,小心烫。"妈妈的手托着碗底,另一只手把勺子递到我嘴边。粥的温度透过瓷碗传递到她掌心,我看见她手背上不知何时多了几道细纹。记得小时候发烧,也是这样靠在妈妈怀里,数着她毛衣上的小格子,一口口咽下带着淡淡甜味的米粥。

  爸爸不知何时也进来了,手里拿着体温计和药片。他宽厚的手掌覆上我的额头,掌心的茧子蹭得皮肤微微发痒。"还有点烧。"他皱着眉头说,声音却比平时柔和许多。窗外的雨声渐渐小了,房间里只剩下勺子偶尔碰到碗壁的清脆声响。

  半碗粥下肚,身上渐渐有了暖意。妈妈把我额前的碎发拨到耳后,指尖带着熟悉的护手霜香气。爸爸正弯腰调整我背后的靠枕,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座安稳的小山。这一刻,病痛似乎都不那么难熬了——原来最有效的药,从来都不是苦的。

  瓷碗渐渐见底,枸杞在碗底排成一个小小的笑脸。我迷迷糊糊地想,这碗粥里熬煮的何止是米粒,更是那些说不出口的牵挂,是揉碎在时光里的温柔。亲情的温度,永远比发烧时的体温更暖,比秋雨夜的被窝更让人安心。

  亲情的温暖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发起了高烧。额头滚烫,浑身发冷,整个人蜷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妈妈摸了摸我的额头,立刻紧张起来:"这么烫,得去医院!"

  爸爸二话不说,披上外套就往楼下跑,不一会儿就开车回来了。妈妈手忙脚乱地给我裹上厚厚的羽绒服,自己却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毛衣。我迷迷糊糊地趴在爸爸背上,听见妈妈在车里不停地说:"盖好被子,别冻着孩子。"

  医院的走廊冷冰冰的,妈妈紧紧抱着我,生怕我被冻着。医生给我量体温时,我看见妈妈的手在微微发抖。39.5度!医生开了药,嘱咐我们要好好休息。回家的路上,爸爸把暖气开到最大,妈妈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漏进一丝冷风。

  凌晨两点,我被口渴的感觉惊醒。睁开眼,看见妈妈正坐在床边,手里端着一杯温水。"醒了?喝点水吧。"她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睛里布满血丝。我接过水杯,发现她的手冰凉冰凉的。原来她一直没睡,就守在我床边。

  第二天早上,我看见餐桌上摆着热腾腾的小米粥和煮鸡蛋。妈妈端来粥,轻声说:"吃点东西吧,吃了药才会好得快。"我喝着粥,看见爸爸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淡淡药香。

  原来,亲情就是这样,它藏在深夜里的背脊上,躲在凌晨的守候中,温暖在一碗热粥里。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动,只需要这些细小的关怀,就足以让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珍贵的温暖。这份温暖,比任何暖气都更能驱散寒冷,比任何药物都更能治愈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