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见诸葛亮足智多谋,心生妒忌,便想设计陷害他。一天,周瑜以军中缺箭为由,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完成,还请周瑜三天后到江边取箭。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鲁肃答应了,却暗自疑惑。
前两天,诸葛亮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秘密邀请鲁肃乘船前往曹营。此时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将船靠近曹军水寨,并一字排开,让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以为敌军来袭,因雾大不敢轻易出兵,只派弓弩手朝江中放箭。箭如雨点般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头,继续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散。诸葛亮命船驶回南岸。这时,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周瑜得知借箭经过后,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一心想寻机刁难。一日,他以商议军事为由,命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自信回应,只需三天便能完工,还立下军令状,这让周瑜暗自窃喜,以为诸葛亮中了圈套。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便向他求助,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备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盖,船的两边扎上一千多个草把子,还特意叮嘱鲁肃,此事万不可让周瑜知晓。鲁肃依言准备妥当,未向周瑜透露半分。
前两天,诸葛亮毫无动静。直至第三天四更时分,江上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诸葛亮邀鲁肃一同乘船,前往曹军水寨。他下令将二十条船用绳索相连,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让军士们擂鼓呐喊。曹军听到震天响的鼓声和呐喊声,因大雾看不清江面情况,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贸然出兵,只命令一万多名弓弩手朝呐喊处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让另一侧的草把子也能插满箭。待两边草把子都密密麻麻插满箭,诸葛亮估算箭数已足,便令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随后,趁着顺风,船快速驶回南岸。等曹操发觉上当,想要追赶时,诸葛亮的船队早已远去,追之不及。
船靠岸后,周瑜派来的五百军士正好赶到搬箭。经清点,每条船都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共计十万多支。鲁肃将借箭的详细经过告知周瑜,周瑜听罢,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实在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以军中缺箭为由,命他十日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笑称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
第一日,诸葛亮毫无动静。第二日,他仍饮酒谈笑。直到第三夜,江面突降大雾。诸葛亮命士兵将二十条扎满草人的船用长索相连,趁雾擂鼓逼近曹营。
曹操闻声,疑有埋伏,急令弓箭手放箭阻敌。箭如雨下,纷纷钉入草人。待日出雾散,诸葛亮令士兵齐喊:"谢丞相赠箭!"曹军方知中计。
船返南岸,十万余箭已轻松到手。鲁肃惊叹不已,诸葛亮笑道:"为将者需通天文晓地理,岂可只凭蛮力?"周瑜得知,长叹一声:"吾不如孔明矣!"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计陷害。他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否则军法处置。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扎满草人。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秘密将船靠近曹营。大雾弥漫,曹操下令放箭。箭如雨下,密密麻麻地插在草人上。待天亮雾散,船上已满载箭矢。诸葛亮下令收船,高呼“谢曹丞相赐箭”。曹操得知真相,后悔莫及。诸葛亮轻松完成任务,周瑜的计谋彻底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