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期盼作文(通用4篇)
更新时间:2025/8/3 17:18:00   移动版

  因为有了期盼

  因为有了期盼,种子在寒冬里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因为有了期盼,毛毛虫在茧中静静等待,终将化作美丽的蝴蝶。期盼,是生命中最动人的力量,它让平凡的日子焕发光彩,让普通的我们心怀希望。

  记得去年春天,我在院子里种下了一颗向日葵种子。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跑到花盆前观察。第一天,土壤毫无变化;第二天,依然没有动静;第三天,第四天......我开始怀疑种子是不是不会发芽了。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再等等,因为有了期盼,种子正在努力生长呢。"果然,在第五天的清晨,我惊喜地发现土壤中冒出了一个小小的绿芽,嫩嫩的,像婴儿的手指。这株向日葵因为有了向着阳光生长的期盼,最终长得比我还高,金黄的花盘总是追随着太阳转动。

  期盼也改变了我自己。从小我就害怕当众讲话,每次上课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都会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当我被选为班级的演讲比赛代表时,一种强烈的期盼在心中升起——我期盼能够战胜恐惧,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于是,我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把演讲稿抄了一遍又一遍,在操场上模拟演讲。比赛那天,当我看到台下同学们鼓励的目光,听到班主任对我竖起大拇指时,所有的紧张都化作了勇气。因为有了期盼,我不仅完成了演讲,还获得了二等奖。

  因为有了期盼,农民工叔叔们顶着烈日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只为早日建好高楼大厦;因为有了期盼,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钻研,只为探索宇宙的奥秘;因为有了期盼,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着,期盼着更美好的明天。期盼就像一粒种子,只要我们用心浇灌,它就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因为有了期盼

  巷子口的绿邮筒,是埋在我童年里的一颗时光胶囊。

  每个月初七,奶奶总要换上新缝的蓝布罩衫,牵着我去等那封"金边信"。她的手掌像老树皮般粗糙,却总能把我的小手包得严严实实。邮筒前的石凳被磨得发亮,我们坐在上面,看阳光把两个人的影子揉成一个圆。当自行车铃铛从街角传来,奶奶的脊背会突然挺直,仿佛有根无形的线拽着她。

  "今天能到吗?"我晃着腿问。

  "能到。"她答得斩钉截铁,眼睛却粘在邮差的车轮上。

  那信是澳洲姑姑寄来的。薄薄一张航空信纸,奶奶要戴老花镜读三遍,再锁进樟木箱。有次我偷看,发现除了生活费汇票,还有张照片:姑姑站在袋鼠雕塑旁,笑容和奶奶一模一样。

  去年冬天,邮筒被漆成了红色。奶奶不再去等信——姑姑要回来了。接机那天,她凌晨三点就起来熨那件蓝罩衫。当出口处响起熟悉的乡音时,我分明看见,奶奶眼里闪动的,是三十年前那个目送女儿远行的清晨,被岁月打磨成珍珠的泪光。

  窗台上的槐花种

  王奶奶送我的槐花籽躺在铁皮盒里,像捧褐色的星星。我把它们埋进旧瓷盆时,指尖沾着湿润的泥土,心里像揣了只鼓,总忍不住扒开土看看有没有发芽。

  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花盆浇水。自来水沿着瓷盆的裂纹渗出来,在窗台上洇出深色的痕迹。妈妈说:“种子要睡够了才肯醒。” 可我总觉得它们在偷懒,偷偷把台灯挪到花盆边,想给它们多照点光。

  一周后的清晨,瓷盆边缘冒出个嫩黄的芽尖。像谁用蜡笔轻轻画了道线,柔弱得仿佛一口气就能吹倒。我赶紧找来竹片给它当支架,又在盆边贴了张纸条:“要快点长大呀。” 那天的围棋复盘都格外认真,连最难的 “打劫” 战术都弄懂了 —— 因为心里有了盼头,连难题都变得亲切起来。

  现在那株槐树苗已经抽出第三片叶子。我把它搬到老槐树下,看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在泥土上投下晃动的光斑。突然明白,期盼就像这颗埋在土里的种子,看似安静,却在悄悄积蓄力量,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长成自己期待的模样。

  因为有了期盼

  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是爷爷在我出生那天种下的。十八年来,它第一次没能按时开花。暮春的风带着焦躁的尘土,卷过干裂的土壤,枝条光秃秃地指向天空,像老人干瘦的手指。我蹲在树下,心里也空得发疼——爷爷走后,谁来给它浇水?谁又替它守望秋天?

  石榴树是爷爷的全部期盼。小时候,他总爱抱着我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指着青涩的小果子说:“等它们咧开嘴,你也就长高喽。”于是,我小小的心被安放进一个圆圆的硬壳里,随着日头东升西落,悄悄膨胀。秋天,石榴裂开红宝石般的籽,爷爷把最大的一只塞进我手心:“看,这就是长大的礼物。”那甜味,从舌尖一直淌进记忆深处。

  可去年冬天,爷爷在一个雪夜里永远合上了眼。石榴树无人修剪,无人施肥,春天来时,枝头只剩沉默。我望着它,忽然明白:如果树没有期盼,它也会枯萎;如果我没有期盼,我将用什么来承接爷爷留下的光?

  我开始学着爷爷的样子,清晨提水,傍晚松土。手指被锄头磨出血泡,汗水滴进干裂的缝隙,像给树也给自己输送养分。我买来肥料,查阅书籍,甚至把喝剩的牛奶稀释后浇在根旁。每一次弯腰,都仿佛听见爷爷在耳边轻笑:“别急,再等一等。”

  六月的一场夜雨来得突然。雨点敲打着干裂的树皮,也敲打着我紧绷的神经。我披衣站在廊下,看见雨水顺着枝桠流下,像无数条细小的河流,把尘埃与绝望一并冲走。第二天清晨,枝头竟冒出了米粒般的嫩芽,嫩绿得几乎透明。我伸手触碰,指尖传来微微的颤抖——那是生命在回应我的呼唤。

  七月,石榴树开花了。火红的花瓣在阳光下舒展,像一盏盏小小的灯笼,把爷爷的笑脸重新点亮在风里。我站在树下,仰头望见花蕊间跳动的光斑,忽然懂了:期盼不是等待奇迹,而是把奇迹请进自己的双手。

  因为有了期盼,干裂的土地可以开出花朵;因为有了期盼,失去亲人的空白也能被新的记忆填满。如今,当我再次捧起裂开的石榴,将晶莹的籽粒放入口中,甜味依旧,却多了一层更深的含义——那是期盼的回声,是成长与爱的循环,是爷爷留给我的,永不枯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