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筷子作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5/8/7 20:24:00   移动版

  我的筷子

  在我家的餐桌上,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筷子,它们是我十岁生日时爷爷亲手送给我的礼物。这双筷子是檀木做的,深棕色的木质泛着温润的光泽,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却格外舒服。

  筷子的长度刚好适合我的小手,握柄处被爷爷细心地打磨得圆润光滑,一点毛刺都没有。我特别喜欢筷子顶端雕刻的一对小小的莲花图案,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像是两朵盛开在筷子上的莲花。每次用这双筷子夹菜时,我都能感受到爷爷在制作时倾注的心意。

  记得第一次使用这双筷子时,我笨拙地夹不起滑溜溜的豆腐,急得满头大汗。爷爷笑着握住我的手,教我如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配合发力。渐渐地,我掌握了诀窍,现在能用这双筷子夹起花生米、豌豆粒这些小东西了。每当我熟练地使用它们时,耳边仿佛又响起爷爷那句:"用筷子要稳,做人也要稳当。"

  这双筷子见证了我许多美好的时光。春节团圆饭时,我用它夹起象征团圆的饺子;生日宴上,我用它品尝妈妈做的长寿面;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我用它夹起一块块香喷喷的红烧肉庆祝。筷子上的莲花图案似乎也在提醒我,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正直的人。

  现在,这双筷子已经陪伴我三年了,木质表面被我的手温滋养得更加温润。每次看到这双筷子,我都会想起爷爷慈祥的笑容和耐心的教导。它们不仅是吃饭的工具,更是爷爷对我深深的爱,提醒我要珍惜粮食,也要像使用筷子一样,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我的竹筷子

  筷子筒里,我的竹筷子总并排站着。浅黄的竹身上有圈圈细纹,像爷爷脸上的皱纹,筷尖被磨得圆润光滑,透着温润的光。筷尾缠着圈红绳,是去年过年时妈妈系的,说这样不容易从手里滑掉。

  这是奶奶从老家带来的。她用粗布包着两双筷子,说:“新竹子做的,给你和弟弟用,夹菜稳当。” 我摸着筷子上的细毛,闻到股淡淡的竹香,像把春天握在了手里。

  第一次用它夹花生米,筷子总不听使唤,花生在碗里滚来滚去。爸爸握着我的手教我:“手指要放松,像在抓只小蝴蝶。” 练了几天,终于能稳稳夹起一颗,我举着花生给奶奶看,她笑得眼睛眯成了缝,筷子上的红绳跟着晃,像只跳舞的小火苗。

  弟弟总爱抢我的筷子用,说上面的红绳好看。妈妈就把另一双筷子也系上红绳,可他还是趁我不注意,偷偷换过来。现在我们俩吃饭时,总盯着对方的筷子看,生怕被换走,爸爸说我们像两只护食的小松鼠。

  昨天吃排骨,筷子不小心戳到了锅沿,筷尖磕出个小缺口。我心疼地摸了又摸,奶奶却说:“这样才好呢,用久了的筷子才有感情。” 现在这双竹筷子,早就不只是吃饭的工具了,它藏着奶奶的牵挂,藏着爸爸的耐心,藏着我和弟弟抢筷子的笑声,藏着每一餐饭里,暖暖的烟火气。

  木纹里的星河

  我的筷子是爷爷用香樟木削的,比市售的细一圈,刚好适合我手指的弧度。浅褐色的木质上流淌着深色的纹理,像把整个树龄的年轮都浓缩在这方寸之间。每次用餐前,我都要把它们并拢对着光看——两道木纹总能奇迹般地连成完整的图案,时而如溪流交汇,时而似飞鸟比翼。

  这对筷子有记忆。前端微微发黑的部分,是小时候学夹花生时被油浸透的;中段几处细小的凹痕,记录着无数次跌落的轨迹。最特别的是右手那支,内侧刻着几乎察觉不到的"慢"字,是爷爷为了纠正我狼吞虎咽的习惯,偷偷用刻刀留下的。现在每当筷子相碰,这个字就会轻轻硌我的拇指,像无声的提醒。

  上周野餐时,我用它们夹起沾满露水的草莓。阳光穿过木质的缝隙,在餐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突然明白爷爷说的"筷子是延伸的手指"——此刻我正通过这两段香樟木,触摸到他多年前在院子里削木头时,落在木屑上的那抹夕阳。

  我的筷子

  我的筷子是一对双胞胎,通身乌檀木色,筷头略细,筷尾悄悄刻着“平安”二字,那是爷爷去年亲手为我削的。刚拿到时,木纹还泛着浅棕的奶香,轻轻一碰,像在触摸一段刚苏醒的时光。

  每天晚餐前,它们都会并排躺在筷枕上,像两支等待出征的小桨。我握住它们,指尖传来微微的温凉,木纹摩擦皮肤,粗糙得恰到好处,提醒我不要滑手。夹菜时,它们默契地合拢,像一对久经训练的舞者,把一块红烧豆腐稳稳托起,送进我张大的嘴巴。偶尔遇到滑溜溜的粉丝,它们也会调皮地“失手”,粉丝落回碗里,溅起汤汁,仿佛在说:“别急,耐心点!”

  上周六,妈妈煮了荠菜馄饨。我捧着青花瓷碗,筷子在汤里轻轻搅动,荠菜特有的清甜味顺着蒸汽钻进鼻子。爷爷坐在我对面,笑眯眯地看我。我把第一只馄饨夹到他碗里,筷子在碗沿轻轻磕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叮”。爷爷眨眨眼,那声响像一句无声的“谢谢”。

  饭后,我照例把筷子洗净擦干,立在筷笼里。窗外的月光溜进来,在“平安”二字上描出一道银边。我伸手摸了摸,木纹像会呼吸,带着厨房残留的荠菜香。那一刻,我觉得它们不只是筷子,而是爷爷用木头替我写下的一封长信——信里说:慢慢长大,稳稳夹住生活的滋味,也别忘了把第一口温暖送给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