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开处是故乡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5/8/31 9:32:00   移动版

  深秋的晨雾还未散尽,田埂上已浮动着星星点点的白。我蹲在田垄边,看奶奶弓着腰采摘棉花,她布满皱纹的手指轻轻一捏,棉桃便"啪"地绽开,露出里面柔软的云絮,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

  记得小时候,奶奶总爱抱着我坐在田埂上,指着远处翻腾的棉田说:"棉花是最懂事的孩子。"那时我总不明白,直到看见棉桃在秋阳里慢慢裂开嘴角,像害羞的姑娘露出洁白的牙齿。奶奶粗糙的手掌抚过棉絮时,我总能闻到阳光晒过的温暖味道,混着泥土的清香,那是秋天特有的芬芳。

  棉花地是村里的"白色海洋"。每年霜降前后,整个村庄都笼罩在棉花的海洋里。婶子们戴着花头巾,背着竹篓,在棉田里来回穿梭。她们的笑声和谈话声此起彼伏,惊起田边的麻雀。我跟着奶奶穿梭在棉垄间,看她灵巧的手指在棉桃间跳跃,不一会儿竹篓就装满了蓬松的棉花。奶奶说,每朵棉花都要轻采轻放,就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

  晒棉花是最美的风景。奶奶把采回的棉花均匀地铺在门前的芦苇席上,金黄的阳光倾泻而下,棉花渐渐变得蓬松轻盈。我总爱躺在棉花堆里,透过层层叠叠的棉絮望天空,云朵仿佛触手可及。奶奶坐在小板凳上,用木棍轻轻翻动棉花,她的银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和棉花融为一体。傍晚时分,收棉花时扬起的细絮会沾在奶奶的衣襟上,像是为她披上了一件会呼吸的云裳。

  棉花带给村里的不仅是温暖。妈妈说,她出嫁时的棉被是奶奶亲手弹的,用了三亩棉田最好的棉花。邻居家的小芳考上大学,全村人凑钱时,最先拿出来的就是晒得蓬松的棉花。去年冬天,我穿着奶奶用新棉花做的棉袄,走在城市的街头,忽然明白为什么奶奶总说棉花最懂事——它默默生长,静静绽放,把所有的温暖都藏在心里。

  如今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去田边看看。虽然现在很多棉田都改种了经济作物,但村头那几亩棉花地依然年年盛开。站在田埂上,看着洁白的棉花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我仿佛又看见了奶奶弯腰采摘的身影,听见了她哼唱的童谣。棉花开处,是永远温暖的故乡,是刻在记忆里的乡愁,是这片土地上最朴实无华的馈赠。

  这些洁白的云朵,从田里到炕头,从童年到远方,始终包裹着最真挚的情感。它们教会我,最珍贵的温暖往往来自最朴实的给予,就像棉花,用一生的时光酝酿柔软,只为在寒冷的季节里,为世人送去一份踏实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