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望才有远方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5/9/6 9:54:00   移动版

  父亲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他亲手书写装裱的条幅——“有回望才有远方”。每次看到这六个字,我都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既要远行,就该心无旁骛,勇往直前。回望,不过是迟疑者的借口。

  这种认知,持续到我第一次独自远行。

  那是高二暑假,我如愿参加了去西北的研学之旅。列车启动时,我兴奋地贴着车窗,看熟悉的城市飞速倒退。同行有人流露出不舍,我却觉得矫情——既已出发,何必回头?

  旅程比想象艰苦。在敦煌,连日的沙尘暴让考察几度中断;在青海湖,剧烈的高原反应让我夜不能寐。某个黄昏,我们被困在戈壁滩上等待救援。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第一次感到了恐慌——如果再也回不去了怎么办?

  就在这时,领队的教授指着远处让我们看:一辆废弃的卡车深陷沙中,驾驶室里竟长出一株茂盛的沙棘。“知道它为什么能活吗?”教授说,“沙漠植物都有深扎的根。而扎根的力量,来自对水源的记忆——它们永远记得水最初的方向。”

  那天晚上,我破天荒地主动给家里打了电话。听到母亲声音的瞬间,喉咙突然哽住了。我第一次仔细描述见到的长河落日,第一次说起对家乡菜的想念,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之所以敢走远,是因为知道有什么永远在那里等着我。

  旅程后半段,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傍晚都会面朝东方站一会儿。不是想家,而是突然懂了父亲那句话——回望不是退缩,而是确认坐标。只有知道来路的人,才不会在旷野中迷失方向。

  回程的列车上,我终于理解了那条幅的深意。人类所有的远行,最初都源于回归的渴望。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最终回到原点;候鸟跨越千里,是为了回到熟悉的栖息地。我们向往远方,本质上是在寻找一条更广阔的归途。

  如今我依然热爱远行,但总会不时回望。回望让我明白:最远的远方,不在天涯海角,而在认清来路后依然选择的前方。有回望的远方,才是可持续的抵达;有根系的飞翔,才是真正的自由。

  就像风筝飞得再高,也有一根线连着大地。那根线不是束缚,而是允许它飞得更高的保证。有回望,才有远方;有故乡,才有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