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周测的物理试卷摊在桌上,鲜红的分数像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瞬间红了眼眶。直到物理老师的那句话落在耳边,我才突然顿悟:原来那些试图走捷径的念头,不过是自欺欺人 —— 而这样的顿悟,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物理月考,我以全班倒数第五的成绩陷入了焦虑。看着同桌小雨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出复杂的力学题,我心里打起了 “小聪明”:既然上课听不懂,不如直接背公式、记例题,说不定能走条捷径。接下来的两周,我把课本上的公式抄在纸条上反复背诵,把例题的解题步骤背得滚瓜烂熟,以为这样就能应付考试。可当周测试卷发下来时,那些灵活多变的题目让我傻了眼,背熟的公式像失去了灵魂的符号,根本派不上用场。
我垂头丧气地坐在座位上,物理老师拿着我的试卷走了过来。他没有批评我,只是指着一道错题问:“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你为什么会用错公式?” 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 我只记得公式的样子,却根本不懂它的含义。老师叹了口气,指着窗外的教学楼说:“你看那栋楼,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吧?学习就像盖楼,没有地基,怎么能盖起高楼?想走捷径跳过基础,最后只会摔得更惨。”
就在 “摔得更惨” 这四个字落下的瞬间,我突然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脑海里闪过那些背公式的夜晚,闪过考试时抓耳挠腮的窘迫,闪过同桌认真听讲、反复刷题的身影。原来我所谓的 “捷径”,不过是偷懒的借口;那些看似轻松的成功,背后都是脚踏实地的付出。我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红叉,突然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 —— 不是不够聪明,而是太急于求成,忽略了最根本的积累。
那一瞬间的顿悟,像一束光照亮了我迷茫的内心。我撕掉了抄满公式的纸条,把错题本重新拿了出来,开始逐字逐句啃课本,一道题一道题地琢磨。放学后的图书馆里,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沉下心来梳理知识点;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当期末考试成绩公布时,我看着进步的排名,更加确信:顿悟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它带来的改变,却能指引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