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左上角的物理错题本已经写满大半本,封面贴着的成绩单上,“班级第二十名” 的红色字迹格外醒目。回望高一上学期与物理相伴的日子,我终于懂了什么是 “让我欢喜让我忧”—— 它曾让我陷入深深的挫败,却又在我坚持后给予最真切的喜悦。
物理带给我的 “忧”,是深夜里解不出题的焦虑与沮丧。第一次物理月考,我拿着全班倒数第五的成绩单,手指紧紧攥着试卷,连呼吸都觉得沉重。那些看似简单的受力分析、抽象的电磁感应,像一张张无形的网,把我困在其中。为了赶进度,我每天熬夜刷题,可一道力学综合题常常耗上两个小时,草稿纸写满一页又一页,答案却始终与标准答案背道而驰。有天凌晨,我盯着错题本上密密麻麻的红叉,终于忍不住趴在桌上哭了 —— 为什么别人轻松就能掌握的知识,我却要费这么大劲?窗外的月光冷冷地洒在书页上,那一刻的忧愁,像潮水般将我淹没。
课堂上的窘迫更让这份 “忧” 雪上加霜。物理老师提问时,我总是把头埋得很低,生怕被点到名。有一次,老师偏偏叫我分析一道摩擦力的题目,我站起来支支吾吾,连最基本的受力图都画不出来,同学们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我身上,让我脸颊发烫。坐下后,我盯着课本上的公式,心里满是自卑与无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物理。
可物理带给我的 “欢喜”,也来得格外真切。在物理老师 “学习像盖楼,没有地基怎筑高楼” 的点拨下,我放下急于求成的心态,从基础知识点慢慢啃起。清晨的微光中,我逐字逐句研读课本;放学后的图书馆里,我抱着错题本反复琢磨。当第一次独立解出复杂的力学题时,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管理员李阿姨笑着递来一杯温水:“看你高兴的,终于攻克难关啦?” 那一刻,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成就感。
随着成绩稳步提升,这份 “欢喜” 越来越浓。第三次周测前进五个名次,月考又提升八个,直到期末考试冲进班级二十名 —— 每一点进步,都是物理给予我的最好回馈。如今翻开错题本,那些曾经让我忧愁的题目,都成了见证成长的勋章。
物理啊物理,你曾让我辗转难眠,也曾让我欣喜若狂。正是这份 “忧” 与 “喜” 的交织,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也让我的高中生活多了一份难忘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