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月光像一层薄纱,轻轻覆盖着沉睡的村庄。我躺在床上,听着远处传来的蛙鸣,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充满蝉鸣与栀子花香的夏天——那个关于梦的远方的夏天。
那时我总爱坐在老槐树下,看村口大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个背着画板的少年总会引起我的注意,他总是站在村外的山坡上写生,画笔在画板上跳跃的样子,像是在编织一个个彩色的梦。我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普通的田野,他指着远处起伏的山峦说:"你看,山的那一边是什么?"我摇摇头,他便神秘地笑了:"是梦的远方。"
后来我才知道,少年叫阿远,是城里来的美术生。他的速写本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座巍峨的雪山,山巅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那是我家乡的梅里雪山,"他告诉我,"我画这些,就是在画通往远方的路。"我常常看见他对着夕阳沉思,画笔在夕阳中化作金色的光点,仿佛要带着他的梦飞向远方。
阿远离开的那天,整个村子都出动了。他站在村口的石桥上,将一幅画送给村里的小学——画上是孩子们在阳光下读书的场景。画框的背面写着:"梦想不分远近,重要的是永远向着光的方向。"我跟着送行的队伍走了一程,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变成地平线上的一个小点,像一颗即将消失的星星。
多年后的今天,我在城市的美术馆里看见了一幅熟悉的画作——正是当年阿远画过的雪山。画展的介绍上写着:画家阿远,毕生致力于用画笔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美育事业。我站在画前,恍惚间又看见了那个站在山坡上的少年,他的目光穿越重重山峦,落在更远的地方。
此刻,窗外的月光依旧温柔。我打开抽屉,里面躺着一颗鹅卵石——那是阿远送我的礼物,他说这是从梅里雪山脚下捡来的。石头冰凉的表面还残留着他手掌的温度,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雪山,那是梦的远方,等着我们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