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决定搬回老屋那天,整个家族都在反对。
“爸,城里医疗条件好,我们照顾你也方便。”父亲第一百次重复这句话。爷爷只是摇头,目光穿过落地窗,望向被高楼切割成碎片的天际线。

我知道爷爷在找什么。他在找那条可以钓起整个童年的河,找那座能采到野莓的山,找那片缀满萤火虫的竹林。可这些,都已成为开发商宣传册上“原生态景观”的虚假承诺。
周末,我陪爷爷回老屋。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老屋像最后一个坚守阵地的士兵。爷爷不说话,从井里打上一桶水,水的浑浊让他眼眶发红。
“你闻,”他把水桶递到我面前,“这水里没有泥土的味道了。”
那天夜里,爷爷发起了高烧。迷糊中,他一直念叨着:“山要绿,水要清……”
病愈后,爷爷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他要种树。在已经被规划成工业用地的祖宅上种树。
第一棵是香樟,爷爷说这是奶奶嫁过来时种的,后来被砍了。他佝偻着身子,一锹一锹地挖着板结的土,汗水滴进土里,瞬间被吸收。
邻居们先是围观、议论,然后有人默默加入。张叔拿来银杏树苗,李婶带来栀子花。渐渐地,这片废墟上竟然有了一片小小的树林。
奇迹发生在第三年。
先是鸟儿回来了,接着是久违的萤火虫。更让人惊喜的是,那口几乎枯竭的老井,重新渗出了清冽的水。
爷爷捧起一掬井水,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味道对了,这才是水的味道。”
如今,这片城中森林成了开发商新的卖点。他们称之为“都市绿肺”,在周围建起生态住宅。爷爷依然每天去照料他的树,有时他会坐在香樟树下,看着孩子们在树林里追逐。
“好日子啊,”爷爷眯着眼说,“就是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能喝到带甜味的井水。”
我忽然明白,绿水青山从来不是遥远的风景,而是我们呼吸的方式,是记忆的坐标,是爷爷用一棵树唤醒另一棵树,最终唤醒整个春天的不屈坚守。
当香樟树的影子在夕阳下越拉越长,我终于懂得:好日子就藏在每一片新生的绿叶里,在每一缕干净的风中,在每一个普通人守护家园的执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