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的故事作文600个字
更新时间:2025/11/21 20:12:00   移动版

  记忆深处,总有一本旧书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里,封面磨得发白,页角卷曲,却像一枚时光的印章,牢牢盖在我童年的尾巴上。它叫《森林报》,是前苏联作家比安基写给孩子的四季故事,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

  那年我九岁,随爸爸到镇上的废品站卖纸箱。尘土飞扬中,我瞥见一摞被雨水浸湿的旧书,最上面那本《森林报》封面印着一只探头探脑的狐狸,眼神狡黠,像在向我招手。我怯生生地问收废大爷能不能送我,他大手一挥:“拿去吧,反正也卖不了几个钱。”回家路上,我把书贴在胸口,风从书页里穿过,带着淡淡的潮味和油墨味,我第一次体会到“如获至宝”的重量。

  起初,我只看插图:雪地里追踪野兔的脚印、春天里争夺领地的松鸡、夏夜发光的萤火虫……文字像密林里的小径,引我越走越远。遇到生字,我就着上下文猜,再不然就查字典,一行行艰涩的句子终于连成清澈的小溪。夜里,父母都睡了,我趴在被窝里打手电,与狐狸一起躲避猎人,和候鸟一同飞越山川。窗外稻田的蛙声,倒成了书里的配乐。

  小学三年级,我因“观察日记”写得好被老师表扬。我写的是校园花坛里蚂蚁搬运糖屑,灵感正来自《森林报》的“蚁城新闻”。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阅读不只是闯进别人的世界,也能让自己的世界悄悄变大。书页之间,藏着一条双向的暗道。

  后来,课业渐重,漫画、网游、短视频轮番登场,《森林报》被挤到抽屉最里面。直到去年搬家,我在旧抽屉里再次摸到它,纸页脆得像秋蝶,却仍以狐狸的眼神望着我。我轻轻翻开,一行铅笔字赫然入目——九岁的我歪歪扭扭写的:“谢谢你带我去看雪。”一瞬间,记忆的闸门被冲开,那些被考试和排名磨钝的感官突然苏醒。我把书郑重地放进新书柜,与《史记》《瓦尔登湖》并肩而立,像把童年托付给未来。

  如今,深夜备课的间隙,我常抽出《森林报》翻几页。那只狐狸仍在雪地里奔跑,而我已长成大人,可只要纸页轻响,九岁的风就重新吹进心里,提醒我:无论走多远,都要像第一次读书那样,对世界保持好奇,对文字保持敬畏。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它从未结束,只是换了季节,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