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仙子睡莲
清晨的池塘,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而睡莲便是这幅画中最迷人的主角。它们安静地躺在水面上,粉的似少女羞红的脸颊,白的如飘落人间的云朵,花瓣层层叠叠,簇拥着小巧的花蕊,像精致的高脚杯盛着金色的酒液。
睡莲有着独特的作息。当朝阳初升,它便缓缓舒展花瓣,迎接新的一天;午后阳光炽热时,它微微合拢,仿佛在小憩;到了傍晚,暮色渐浓,睡莲收拢花瓣,沉入水中,进入甜美的梦乡。微风拂过,荷叶轻摇,带动着睡莲轻轻晃动,水面泛起涟漪,倒映着睡莲的影子,如梦如幻。
它没有玫瑰的艳丽,也不如牡丹的华贵,却以淡雅的姿态,在水中静静绽放,为池塘增添了一抹诗意,宛如水中的仙子,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睡莲手札》
学校生物角的玻璃缸里,睡莲开了今夏第一朵花。鹅黄的花瓣裹着淡紫边,像被晚霞吻过的云朵浮在水面。这让我想起去年在西湖郭庄见到的百年睡莲,老枝盘错如虬龙,却托着最娇嫩的新蕊。
睡莲的作息比学生还规律。晨光刚舔到水面,外层花瓣就徐徐舒展,露出里头金粉似的花药。午休铃响时,它已悄然合拢,只留个粉拳头浮在萍叶间。生物老师说这叫"感光运动",我却觉得它像在守护什么秘密——有次暴雨前,我看见它提前三小时闭拢花瓣,比天气预报还准。
最动人的是它的水下世界。茎秆上附着层透明黏液,阳光穿透时折射出虹彩。红鲤常来啃食这些黏液,鳞片蹭过莲梗的瞬间,整株花都会轻轻战栗。上周换水时,我发现缸底沉着十几粒硬籽,像迷你地雷——原来它早已在黑暗中孕育新生。
如今我的窗台上养着截睡莲侧芽。它从断口处萌发的新叶只有硬币大,却已学会在日落时合拢。每当台灯照亮这片微型水域,就能看见叶脉里流淌的银线,那是它从母株继承的,关于光明与黑暗的记忆密码。
美丽的睡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睡莲作为莲的一种,常给人一种清新淡雅、花中君子的印象,它就像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今天早晨,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前往外婆家,在路过小河边时,邂逅了一片美丽的睡莲。外公告诉我,睡莲也被称作子午莲,因为它会在子时和午时开放,其余时间则闭合休息,仿佛在沉睡一般。
中午时分,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我再次来到小河边,眼前的景象让我陶醉不已。所有的睡莲都展开了花瓣,它们有的雪白如雪,晶莹剔透,宛如纯洁的少女;有的是大红色,喜气洋洋,似热情奔放的舞者;有的是桃红色,娇艳欲滴,如同害羞的新娘;有的是粉红色,娇嫩柔美,仿佛刚睡醒的婴儿;还有的是紫色,高贵典雅,好似神秘的女王。它们在满是莲叶的水面上盛开着,如同仙女坐在莲叶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和清风的拂面,成为了水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静静地向路人展示着它的美丽和生命力。
睡莲的叶子很特别,比起莲叶,不仅小而且圆,大约只有碗口这么大。它的叶子上有一道开口,从叶中心一直延伸到边缘。它的花蕾有一些像白玉兰的花蕾,只是稍微肥了点,外面包着一层浅墨色的瓣膜。一朵花能这样开放3、4天,或许这也是人们叫它睡莲的原因之一吧。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给睡莲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如玉琢的睡莲在夕阳余晖中缓缓合上花瓣,就像美丽的女孩合上了眼,安静地进入了梦乡。细雨蒙蒙时,盛开的睡莲似披上薄纱的仙女,在沙沙的奏鸣曲中翩翩起舞。雨过天晴,微风吹来,睡莲轻轻摇曳着,上面滴滴水珠晶莹剔透,像害羞的姑娘,白里透着淡淡的粉。“滴答”,水珠从花瓣上滴落,落在了碧绿如翡翠的莲叶上,莲叶在风中翻涌,似一片绿色的海。
睡莲不仅外形美丽,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泰国和埃及的国花,也是太阳的象征,人们把它视为神圣之花。传说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因此,莲花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同样备受人们敬爱,因为莲花清新淡雅,佛教以莲花自喻,莲花也常被用来比喻清廉的人。睡莲与莲花一样,都具有莲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还亲手折过纸睡莲呢。先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再在边上画八至十个花瓣,然后把花瓣向中间折,折完后把花朵轻轻放入水中。过了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花瓣慢慢向外颤动,然后竖起来,一片、两片、三片……睡莲竟然开放了。这是因为纸中有植物纤维,遇到水会涨开,所以会绽放。
我爱这美丽的睡莲,爱它的娇艳多姿,爱它的纯洁高尚,更爱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自然的画卷中,让人心醉神迷。我愿化作一只蝴蝶,永远停留在这美丽的睡莲旁,守护着这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