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堂课作文500字四篇
更新时间:2025/7/24 17:21:00   移动版

  粉笔灰里的种子

  那堂科学课的铃声里,混着泥土的腥气。老师抱着个铁皮盆走进来,盆里装着湿漉漉的黑土,几片枯叶在盆底打着卷。后排的男生们立刻坐直了,铅笔盒 “哐当” 掉在地上也顾不上捡。

  “今天我们种花生。” 老师的指甲缝里沾着泥,却笑得像捧着宝贝。她没让我们翻课本,而是把花盆分给每组,递来的花生粒裹着层红皮,像被阳光吻过的小石头。我捏着花生在掌心搓了搓,硬壳上的纹路硌得手心发痒。

  松土时,指尖插进泥土的瞬间,突然想起爷爷侍弄菜园的样子。他总说 “土要松透,根才能喘气”,此刻果然摸到土里藏着的小石子,挑出来时,同桌的指甲缝里已经嵌满黑泥。老师在行间巡视,教我们把花生尖朝下埋进土里,“芽要朝着太阳的方向”。她的白衬衫沾了泥点,讲台上的粉笔灰落进花盆,像撒了把碎星星。

  浇水时出了乱子。前桌的女生把水壶举太高,泥水溅在我的练习册上,晕开朵褐色的花。我们正想吵架,老师却笑着说:“植物也爱热闹。” 她教我们用滴管慢慢滴,看水珠渗进土里,留下圆圆的湿痕,像给花生盖了层透明的被子。

  那堂课没记一个公式,放学时每个人的校服裤脚都沾着泥。我的练习册封皮上,还留着那朵泥水画的花。后来每天路过窗台,都要看看那些鼓起的土包。直到某天清晨,看见嫩黄的芽顶破泥土,像举着小拳头的婴儿,突然想起老师说的 “等待也是学问”。

  现在那盆花生早结了果,干枯的藤蔓挂在教室后的墙上。但每次拿起科学书,总能闻到那天的泥土味,想起粉笔灰落在花盆里的样子 —— 原来最好的课堂,不在课本里,而在亲手种下的期待里。

  最后一课

  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柔,斜斜地穿过教室的玻璃窗,在讲台上投下一片金色的光斑。李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翻开课本,而是轻轻摘下眼镜,用绒布慢慢擦拭着镜片。我们知道,这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

  "今天不讲课文。"她忽然从讲台下捧出一个铁皮盒子,生锈的锁扣发出清脆的响声。盒子里躺着一叠泛黄的纸条,每张都写着歪歪扭扭的字迹。"这是三十年来,学生们偷偷传过的纸条。"她的指尖抚过那些皱巴巴的纸片,像是在抚摸遥远的时光。

  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梧桐叶落的声音。李老师念起一张1998年的纸条:"老师,您裙子后面沾了粉笔灰。"念完自己先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菊花。阳光在她银白的发梢上跳跃,那些细碎的白发里,不知藏着多少我们的淘气与成长。

  班长突然举起手:"老师,我们也有礼物。"原来大家偷偷收集了全班同学的作文,装订成厚厚的一册。当李老师翻开扉页,看见我们用荧光笔画的彩虹时,一滴泪珠落在纸页上,晕开了某个"永"字的墨迹。

  下课铃响起时,李老师最后看了眼这个站了三十年的讲台。她的背影在门口停顿了三秒,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如今每当我经过空荡荡的语文组办公室,总会想起那天在阳光下飞舞的粉笔灰。原来最动人的课堂,从来不在课本里,而在那些将要失去时才懂得珍惜的瞬间里。

  难忘的一堂课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坐在教室里,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情也跟着低落起来。这是一节普通的语文课,我趴在课桌上,心不在焉地转着手中的笔。

  "今天我们学习《岳阳楼记》。"李老师的声音突然响起。我勉强抬起头,看见她抱着一摞泛黄的书本走进教室。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是在为这堂课打着节拍。

  李老师今天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她没有直接开始讲课,而是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时,正被贬官在外。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心系天下......"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像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渐渐被吸引住了。李老师讲到动情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她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岳阳楼上,看着"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景象。我试着照做,恍惚间,仿佛真的看见了洞庭湖上烟波浩渺,听到了渔舟唱晚的声音。

  最让我难忘的是课堂讨论环节。李老师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鼓起勇气举手发言,虽然声音有些发抖,但李老师认真地听完了我的观点,还笑着点头鼓励我。

  下课铃响了,我才发现自己竟然记了满满三页笔记。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进教室。我望着李老师离开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课堂,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心灵的触动。

  这堂语文课像一粒种子,悄悄埋在了我的心里。它让我明白,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理解那些穿越千年的精神力量。每当我懈怠时,就会想起那堂课上李老师的眼睛,想起她说的"读书是为了明理"这句话。这大概就是教育的真谛吧——在年轻的心灵里播下光明的种子,等待它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难忘的一堂课

  只见“孙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白骨精”,整场表演把这堂语文课推上了高潮,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们都笑得前俯后仰,眼睛都流出来了。看,薛校长摇着袁陆的手直喊“哎呦”,旁边的陆老师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是什么逗得大家这么开心呢?还得从上午的那节公开课讲起。

  教室里安静极了,孙老师轻轻地走了进来,同学们用诧异的目光注视着孙老师,心里似乎都在默默念叨着:“刘老师到哪儿去了呢?”这时,孙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这是一堂公开课,我们恍然大悟,薛校长在这时也踏着稳健的步伐,亲临现场,同学们既紧张又兴奋。

  《三打白骨精》大家耳熟能详,孙老师用轻松幽默的语调,为大家重温了这个故事,大家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默默的将自己融入到唐僧师徒四人的角色中去。最让大家兴奋的表演时间到了,只见饰演白骨精的李雨桐,佝偻着身体,拄着扫帚,哭道:“我的闺女在哪儿哟?”话音刚落,“孙悟空”陆奕杨便不管不顾抡起米尺当头一棒,打得“妖精”鬼哭狼嚎,倒在地不省人事。大家哈哈大笑。“唐僧”陆颀见了,一个跟头翻在地,双手合十,念起了自创的紧箍咒,全场又是一阵哄笑。“孙悟空”捂住脑门,满地打滚,连连求饶,显得十分痛苦。台上表演的如火如荼,台下更是哄笑不断。一个个鲜活、富有特色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机智果断的孙悟空,诡计多端的白骨精,胆小懦弱的唐僧。

  真是令人难忘的一堂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