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各的精彩初三作文(精选4篇)
更新时间:2025/8/3 11:16:00   移动版

  各有各的精彩

  初三的走廊总飘着粉笔灰的味道,可每个教室的窗户里,都藏着不一样的光。

  三班的后门总透着墨香。小林的座位挨着窗,他的练习册空白处总画满速写,黑板上的二次函数图像在他笔下会变成飞翔的鸟,班主任的背影被画成戴眼镜的树懒。有次公开课,他低头在草稿纸上演算,其实在画窗外的玉兰花,花瓣上还沾着数学公式的尾巴。期末艺术展上,他那幅《课间十分钟》惊艳了全校 —— 乱糟糟的课桌堆里,阳光正从窗帘缝里钻进来,在某本摊开的物理书上投下金线。

  操场角落的双杠区,总回荡着金属碰撞的脆响。体育委员大周每天放学后都在那练引体向上,校服后背的汗渍晕成深色的云。他的数学试卷总画着红叉,可运动会上,他攥着接力棒冲刺的样子,比任何满分试卷都让人振奋。有次他帮我搬作业本,宽厚的手掌把作业本护得严严实实,说:“你们用笔杆子打仗,我用这身力气护着你们。”

  顶楼的楼梯间是小艾的秘密基地。她总抱着吉他坐在台阶上,校服口袋里露出半截歌词本。她的英语作文总被老师当范文念,可唱起原创的歌来,声音会抖得像风中的树叶。有次月考后,我听见她在唱:“错题本里藏着星星,晚自习的灯是月亮……” 月光从气窗照进来,在她睫毛上镀了层银。后来那首歌在校园歌手赛上得了奖,全校都跟着哼起那段旋律。

  其实初三就像个万花筒,有人在公式里找到宇宙,有人在跑道上追赶风,有人在音符里藏心事。我们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光,拼起来就是片璀璨的星空。就像班主任说的:“精彩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样,你们认真的样子,各有各的好看。”

  各有各的精彩

  深秋的校园里,金桂与红枫各自绽放着不同的美丽。站在教学楼的连廊上望去,桂树捧着细碎的金粒,枫树燃着热烈的红焰,而角落里那株不起眼的冬青,依然保持着四季常青的沉稳。这让我想起我们班上的同学们——有的像桂花般芬芳四溢,有的似枫叶般热情似火,也有的如冬青般默默坚守,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班上的"小太阳"小雨,就像那株热烈的枫树。运动会上,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长跑。记得去年秋季运动会,她发着低烧却坚持参赛。当她踉跄着冲过终点线时,全班同学都冲上去搀扶她。她挂着汗珠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可不能辜负大家的加油声!"她的热情不仅感染了同学,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张都被她带动,开始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小雨就像一团火,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而我们的学习委员小林,则像那株低调的冬青。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后排,默默整理着全班的学习资料。每当有同学来请教问题,她总会耐心地讲解,直到对方完全明白。期中考试前,她熬夜整理的复习提纲被全班争相传阅。当老师表扬她时,她只是腼腆地笑了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小林用她的坚持和责任感,为班级默默付出,就像冬青在寒冬中依然保持着一抹翠绿。

  至于我,或许更像那株不起眼的桂树。我没有小雨的张扬,也没有小林的稳重,但我有自己的芬芳。在去年的诗歌朗诵会上,当我鼓起勇气站上讲台,用轻柔的声音朗诵自己写的诗时,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朗诵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那一刻,我明白了:即使是最微小的花朵,也能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站在教学楼的连廊上,看着操场上嬉戏的同学们,我突然明白: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色彩。有人像朝阳般耀眼,有人像星辰般恒久,有人像月光般温柔。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光芒,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都有绽放的理由。

  就像校园里的这些植物,桂花、枫树、冬青,它们各有各的精彩。而我们的人生,也正因为这些不同的精彩而更加绚烂多姿。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上,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动人的精彩。

  各有各的精彩

  校园紫藤架下,理科班的张明正用树枝在地上推演公式,泥土里蜿蜒的微积分符号像神秘的藤蔓;而几步之外,文科班的李婷对着满架紫花朗诵《滕王阁序》,惊飞的花瓣落在她翻动的书页上——这是我们的初三,看似平行,实则交相辉映。

  物理实验室里,林涛改装的风力发电机在窗台嗡嗡旋转,铜线圈反射着细碎阳光。而同一时刻,美术室的周舟正往宣纸上泼墨,青绿山水间突然跃出一尾朱红的锦鲤。校长路过时笑道:"一个在造现实的光,一个在画心中的光。"

  最动人的是运动会那天。田径场上,短跑运动员如离弦之箭;而树荫下,文学社成员正举办微型诗会。当广播宣布打破区纪录时,一首《致奔跑者》也刚好写完,加油声与掌声同时在校园两端炸响,像两种不同频率的心跳。

  班主任曾让我们在班会上分享梦想。有人要造桥,有人要写书,还有人想培育无刺玫瑰。当小羽怯生生地说"我想当幼儿园老师"时,教室突然安静——她手绘的识字卡片从讲台飘落,那些会跳舞的拼音字母,让所有人看见了平凡的璀璨。

  初三就像万花筒,有人追逐光速,有人捕捉光影;有人计算未来,有人丈量心灵。当毕业照定格时,操场上同时映出五十种不同的太阳反光,原来我们各自闪耀,才拼成了青春的全光谱。

  各有各的精彩

  初三的教室,总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试卷、讲义、倒计时牌,把空气压得嗡嗡作响。但在这同一条冲刺线上,我却看见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奔跑姿势——原来,我们都活在自己的时区里,各有各的精彩。

  林屿是理科“怪物”。晚自习的灯管下,他演算纸一页接一页,像在铺设一条通往宇宙的栈道。我们打趣他“草稿纸比人高”,他却把最后一道竞赛题做完,才抬头咧嘴一笑:“这里跳步,像跨栏。”第二天,公告栏贴出喜报:省赛一等奖。掌声响起时,他只是把手指竖在唇边——嘘,别吵,公式还在生长。那一刻,我明白,专注本身就是他的精彩。

  而我,是语文考场的“逃兵”。别人刷题,我躲在图书馆读《瓦尔登湖》。老师说我“不务正业”,可我把文字熬成糖浆,涂在周记里。一次月考,作文题是《慢》。我写梭罗在湖畔煮豆子,写母亲深夜缝补的背影,写操场尽头慢慢落下的夕阳。发卷那天,老师在文末画了一颗星,旁边写:“慢下来,也能听见风声。”原来,我的精彩藏在句读之间。

  最特别的是阿遥。她成绩平平,却能把校园角落变成舞台。运动会前,她带着班级排练入场式:把废纸盒剪成铠甲,用旧床单做披风,连口号都押韵成歌。正式那天,我们踩着她的鼓点,像一群突然长大的孩子,走过主席台。全校爆笑又鼓掌。成绩榜上,我们仍是中游,可阿遥在操场中央笑得像太阳。那一刻,我知道,创意与笑声也是闪闪发光的精彩。

  中考的钟声终将敲响,我们会奔向不同的远方。有人用公式丈量银河,有人用文字酿造月光,有人用笑声点亮人群。世界很大,跑道很多,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你是否在自己的时区里,跑出了独一无二的姿态。

  所以,请继续发光吧——无论那是理性的蓝光、感性的暖光,还是笑声的金光。初三的我们,各有各的精彩,也终将照亮各自的远方。